如何把检察文化建设与地域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汲取当地的人文历史传统精华,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目前全国各地检察机关已经做了一些积极探索。黑龙江省各级检察机关把开展检察文化活动同业已形成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和突破高寒禁区精神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的地域特色。山东省乳山市的“快乐检察”、广州市海珠区的“细节文化”、苏州市金阊区的“人文”底蕴,都在摸索中走向成熟,并形成了积极的示范效应。他们的工作业绩令人信服地证明,检察文化建设有特色、有成果的地方,检察业务工作往往同样站在前列。作为儒家思想发源地的山东省济宁市检察机关,如何发挥地域优势,融合儒家思想精髓,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检察文化?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
确立检察文化建设的思路和目标
检察文化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性工程,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核心,以提升检察队伍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塑造检察官职业形象为目标,以培育和弘扬济宁检察精神、强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儒家思想精髓教育、营造团结向上的良好氛围为着力点,以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主题教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载体,全面规划,逐步实施,整体推进,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精诚团结、勤于工作、乐于奉献、敢为人先的工作氛围,着力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检察工作科学、协调、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不竭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
以人为本,加强队伍建设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是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建设先进检察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加强对干警的理想道德塑造,推进管理模式的转变。一是高度重视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使其内化为干警的共同价值取向,外化为全体人员的追求和自觉行动。二是加强干警的检察职业道德建设,确定检察文化建设的道德基础和价值观念。在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品性方面进行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从而不断提高检察职业道德行为的选择能力,在全体干警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培育和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使全体干警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清正廉明、恪尽职守的执法观和献身检察事业实现自我价值的价值观;坚持以公正执法为核心,开展敬业、勤业、精业“三业”教育,使全院干警明确自己身上的责、权、利,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和遵守职业规范的意识,使职业道德的培养由自发上升为干警自觉的行动。三是转变管理观念,实行人性化管理。采用教育、启发、诱导、吸引、熏陶和激励等多种方式来培养干警们的命运共同感、工作责任感、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促使每位干警都能把其内在潜力和创造力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成为检察事业发展的真正源泉。同时,真正关心干警、爱护干警,增强干警的归属感和团队意识。
培育和弘扬济宁检察精神
检察精神是检察文化的核心,是全体检察人员共同的行为规范和精神追求。当前,济宁市各级检察机关都在提炼和确立具有地域特色的的检察文化精神,如滕州市院确立了“公正履职、监督有为、创新求胜、规范发展”的滕检精神,对激发干警奋发向上的斗志发挥了积极作用。为进一步提炼济宁检察精神,使之成为全体检察干警的精神感召和价值追求。应着眼于建构和弘扬以“求真务实、团结奋进、和谐创新、廉洁高效”为主要内容的济宁检察精神,形成独具特色的济宁检察机关的整体气质和价值品牌。在济宁检察精神的确立上,应坚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体现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使之具有宗旨性和指导性;突出检察工作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体现争先进位、奋力崛起的发展目标,使之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加强队伍建设和素质塑造,体现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工作要求,使之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突出济宁检察文化的儒家特色
文化离不开传统,传统是一种积淀,是独特的,是最有生命力的。济宁人文荟萃,历史传统悠久、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儒家思想兼收并蓄,汪洋浩瀚,博大精深,2500多年来在中国历史上,甚至至今都长期处于独尊地位,给人们无限的精神食粮。现在看,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仍具有先进文化特性、普世价值和强大的生命力。“天生万物,唯人为贵”、“推己及人”,“见利思义”、“先义后利”,“以德服人”,“观过而知仁”,“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等经典名言无不与当今时代所倡导的“以人为本,以义统利,以德服人,团队意识”等观念相互契合。在检察文化建设中,我们应坚持根植于民族土壤,发挥文化优势,注重儒家特色,把传统优秀文化当代化,把儒家思想检察化,把价值观念实践化,形成独具传统特色、体现儒家思想精髓的济宁检察文化体系。
一是建设和谐文化。引导干警树立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取向的文化精神,以和谐的思想和态度去认识和处理问题。“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领导和干警之间,要增强换位思考意识,“推己及人”。使管理者和执行者互为彼此,在工作中不断转换一种职能的两种角色,最大限度地倡导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所有参与者的潜能,把以人为本的功能放大。二是建设德育文化。孟子说: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以德服人者,心悦而诚服也。儒家强调制度与法律,又强调伦理道德的重要,主张培育人的美德和良好的社会风尚,制度、法律、规范应当是相辅相成、同时并重,形成一种互补的关系。在检察文化建设中,应把德育摆在突出位置,使道德教育灌输由非常态变为常态,由硬任务变为主动行为,引导干警严以律己,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始终保持淡泊名利,安于清贫的职业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坚持道德和职业操守,弘扬正气,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加强儒家传统思想的灌输,让干警时时刻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启迪,达到无声中润物的目的。三是建设廉政文化。如定期开展“读廉文、思廉政、杜贪欲、树形象”活动。使广大检察干警通过读廉文,在浏览、品味、深思中触及灵魂、净化心灵、升华境界。在机关醒目位置悬挂古今中外廉政警示标语,在业务部门办公室墙上醒目位置张挂以“六条禁令”为主要内容的廉政警示板,在干警办公桌上放置“公正勤廉”、“八荣八耻”等内容的廉政桌牌等,切实发挥廉政文化在检察建设中的教育、引导、激励、熏陶和约束功能。四是建设团队文化。儒家一方面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个人、家、国、天下四者统一起来,在社会整体中确立个人的价值,强调培养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使命感。一方面主张“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倡导团队中的团结与协作。继承和发扬儒家文化的团队意识和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的高度责任感,处理好个人与整体的关系,在充分发挥个人才能的基础上,增强整体的凝聚力。大力弘扬令出必行,令行禁止的工作标准,增强上下级之间的团队意识和一体意识,确保检令畅通,把工作部署要求落实到位。
积极搭建文化育检平台
文化知识是检察干警明礼悟道、增知进智的基础。坚持文化育检,通过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培育主流精神和基本理念,使其内化为检察人员的共同愿望和价值取向,外化为全体人员的追求和自觉行动,全面提升检察人员素质和文化品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丰富检察文化载体,增强检察干警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使检察干警在耳濡目染中提高文化素养。积极开展形式活泼、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要坚持积极探索,创新形式,广泛参与,寓教于乐的原则,经常组织一些雅俗共赏,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书法绘画、摄影、创作赏析、文艺表演、球类、棋类等文体活动,为广大检察人员展示才华提供平台,不断增强检察队伍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品位。加快检察网络文化建设,利用局域网和门户网站拓展检察文化发展空间,为检察文化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充实干警的业余生活空间,通过开展形式活泼、健康向上的活动,使检察干警的思想得到沟通、情操得到熏陶、情感得到激发、精神得到升华,营造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文化氛围。
强化干警日常文化修养
检察干警的职业品味、文化品位,着重体现在检察官的职业形象上。检察干警应做到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于细微处见功夫,真正把文化、气质体现在日常行为中,体现在执法办案中。要注重规范个人的仪表、言谈、举止,要从整洁穿戴、诚挚微笑、讲求时效、热心助人、客气待人等点滴小事做起,树立新时期检察官职业形象。在干警中征集院训,总结体现本职特点、内容简明扼要、便于记忆的文明礼貌用语,引导检察干警养成符合检察机关职业特点的行为习惯。要坚持依法文明办案,规范化执法,人性化办案,做到业务精通、作风优良。
在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检察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检察文化建设应该主动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同时要大胆创新,结合实际,创新文化内涵,建立完善的文化养成机制,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检察文化建设,非一日之功,必须系统规划,长期坚持。所谓“蓄之久而发之激”,要坚持不断的摸索和实践,全力打造融合儒家思想精髓,体现法治特征,突出检察特色,反映和谐要求的济宁检察文化品牌,持续推动检察工作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市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