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中国医药城第一代拓荒者
2017-12-22 17:23:00  来源:

   中国医药城第一代拓荒者

    文 本刊特约记者  贾甲  通讯员  白翼轩 图 本刊特约记者  周卓君 

  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又称“中国医药城”,旨在集聚科研人才、发展高端产业、推进医药产业链的上下游垂直整合,是中国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的国家级医药高新区。

  眼前所见这片规模达36平方公里的新区,已是高楼遍地,一派创新气象;很难想象短短9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稻田,进驻的企业和研究机构屈指可数,连个停车位都很难找。

  罗进现在的办公楼,被数幢高楼呈夹角之势包围其间,显得有些过于“低调”。不过“药城大道1号”的地址可以小小暴露一下他们的“江湖地位”——最早入驻中国医药城的5家企业之一。

   对科研,她严谨自信 

  早在2007年8月,博士在读的罗进就带着自己的课题“基于特异性表位肽的树突细胞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技术”踏上了这片土地,成为“中国医药城”第一批拓荒者。

  其实当时,她完全可以出国,或是去研究所担任技术核心。但她最终选择来到泰州,不仅领衔创办了泰州肝病研发中心,还取故乡西安的“安”和泰州的“泰”二字,挂起了“江苏安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招牌。

  “毕竟,这是我的课题,我最熟悉它的‘含金量’,如果连我都没有信心推广,怎么给别人信心、让患者放心使用呢?”

  本科毕业后当过妇产科医生的罗进,对当时因技术局限而造成的种种遗憾印象深刻。这也令她下定决心学习世界前沿最先进的医疗技术,挽回更多绝症患者的生命。2002年,她考进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的研究生,直到读完博士。也就是说,她是一名“土生土长”、完全由我国院校自主培养出来的科研者。

  2005年,还在读书的罗进,就成功建立了集诊断、治疗和评估于一体的靶向细胞治疗乙肝新模式,并将其成功应用于临床。这种体外培养细胞规模化用于慢性肝炎治疗的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尚属首例。她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病原微生物侦检生物芯片系统的研制”获2006年度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

  “生物治疗是抽取患者50毫升外周血,从抽取血液中提取出具有抑制癌细胞复发和转移的DC细胞和能杀死癌细胞的CIK细胞,然后在GMP超洁净实验室将这两种细胞混合培养达到一定的数量和质量,后将培养好的DC-DIK混合细胞组回输到患者的体内,起到快速无副作用的前提下杀癌抗癌的效果。”

  以上是摘自安泰公司官网上的一段介绍。通俗点说,就是通过培育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去杀灭癌细胞。如此一来,从源头上减少了异体排斥和感染的风险,还可重复多次治疗,不仅大大减少了患者的痛苦,而且往往可以实现传统方法难以达到的效果。

  公司的核心知识产权——免疫细胞治疗技术所需的“靶向物质”,在罗进和团队的多年努力下,如今已率先在慢性肝炎、肝硬化和白血病等多种病症的治疗应用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全国五十多家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公司也因此居于领域的行业领先地位。

  回想创业初期,罗进至今记忆犹新:设备没有到位,甚至试纸都短缺,亲手为病人做抗体芯片检测、血液培养,小心翼翼地为每一位病人注入免疫抗体。看着这些病人一天天好转,大家比病人还高兴万分。

  “有没有想过……治不好怎么办?”听得我不觉中为他们捏了把汗。

  “好治,他们就不会来啦!”她倒是如释重负地大笑起来,“每个阶段的病人都有不同的诉求,我们的治疗方案都一定能给出临床报告,而且绝对保证让他们知情同意,最后的效果当然都很圆满。”

  从当初只有400万元启动资金的技术创新型公司,到如今已发展成为资产5260万元的中型企业,安泰公司除了将“靶向技术”应用到乙肝、丙肝、宫颈癌、白血病、前列腺癌、胃癌等多种病毒性疾病和肿瘤疾病的治疗并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之外,还拓展到健康服务领域,关注亚健康、未病干预、美容抗衰,开发出健康检测和早期干预的闭环体系,市场估值已超过2亿元。

  “做科学不一定清贫,但也不能想着靠技术发财。只要引导得好,技术确实可以转换为生产力。”

   对社会,她积极慷慨 

  贵州侗族女孩吴巧平,因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医不起,治不好。罗进通过各种渠道联系上了吴家,不但无偿为小女孩进行生物治疗,还提供长期营养补助。短短一年后,吴巧平便重获健康,回归校园,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泰州市的周静姑娘也是救助的痊愈白血病患者之一,如今事隔六年,已结婚生子。

  作为站在“中国创造”核心圈的技术人员,罗进更关注的,是“中国创造”的推广普及,让更多的人受益先进生物科技的成果。为了让普通病人也能享受最先进的细胞治疗,罗进四处奔走,于2008年就在泰州争取到第一例利用医保的钱进行生物医疗的名额,并逐步扩大到每年70名,目前已进一步扩大,报销额达到70%,极大缓解了病人“看病难,看大病更难”的局面。

  在罗进看来,中国的生物医学技术发展并不落后于国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细胞治疗产业就在中国迅速发展;国内最早的以DC为平台的临床实验研究,至少比日本早半年公布,甚至比美国走得还快——要知道,直到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才签署文件,“同意”解除对用联邦政府资金支持胚胎干细胞研究的限制。

  “这其中,国家政策的引导尤为重要。太紧,会成为科学生产力的束缚;太松,则会损伤到下游患者、消费者的利益,所以必须掌握好中间的‘度’。”

  这也是2013年罗进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之后,从未停止思考的事。这几年,她先后在全国人代会上提出尽快建立免疫细胞治疗行业标准、改善新医疗技术产业化软环境等一系列关乎产业规范化的建议,希望能对生物医学创新技术的研发加以制度上的完善与保障。

  能够把最新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让更多的病患,尤其是在死亡边缘挣扎的人们看到希望,这是一项造福人类的伟大事业。

  “当人像流星一样划过时,总想在夜空留下一点痕迹……”一位老同事则进行了充满文艺色彩的解读。

  “哪有那么夸张啦!非要‘拔高’的话,顶多是从小我爸就教育我,多帮助别人嘛!”屋里又响起了罗进爽朗的笑声。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罗进,她的目光已非仅仅落在医和药上。2015年7月15日,扬州市检察院接到她一封信,信中对检察院查办的一起职务犯罪案件提出疑问。检察机关高度重视,特意调取全程录音录像资料并进行了审查。

  “我也听说该案在二审庭审期间,已经专门对非法证据进行了论辩、排除。”罗进对检察机关登门反馈案件办理情况的做法表示感动,并表示,将对检察院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要多呼吁、多关心、多支持。

  如今,罗进和检察院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由于工作原因,她经常出差在外。“现在比以前更方便了,我可以随时浏览检察机关的网站、论坛、微博、微信。哪怕身在国外,也可以随时了解检察工作的进展。”

  前不久,泰州医药高新区检察院杨金霞副检察长还专程走访了安泰公司,与罗进交流了关于检察机关加大医药行业人才预防工作的意见和心得。

  对生活,她俏皮淡定 

  眼前的罗进笑意盈盈,眉眼温婉间不失英气,未施粉黛却依旧元气十足,脸上从容得就好像没什么事能吓倒她一样。

  我十分好奇,常年和危重病人打交道,难道就没有出过纰漏、感到慌张、甚至是“六神无主”的状况发生吗?

  “嗯……我来分析一下可能出现‘六神无主’的原因。一、干了坏事怕被人发现,结果确实被人发现了;二、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罗老板胸有成竹地摆弄着嵌满亮晶晶水钻的粉色手机壳,“首先,我没有干违法乱纪的坏事儿,不怕被人发现;其次,我认为目前没什么是我不能解决的问题,所以,只要准备充分,行为规范,就绝对不会‘六神无主’。好啦!分析完毕!”

  说得好有道理……我竟无言以对,决定去问问其他人的意见。

  “……做东西要合理、合法、合规,是罗总对我们最多的叮嘱。”

  “上次罗总请我们出去野餐!但是要我们自己带菜。”

  “罗总是半个麦霸!但是要我们唱国歌,唱不对还要重唱。”

  “罗总带领我们大家一起试用新研发的干细胞面膜!但是她只让我们贴半张脸,说要对比测试……”

  ……

  和罗老板的那些年轻的同事们一旦话匣子打开,画风好像就有点越来越不对…… (来源 清风苑 责编 邓凌原)(扬州开发区检察院提供部分材料)

  编辑:万晓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