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专访袁本朴:打造督促起诉工作的“贵州经验”
2018-04-03 15:14:00  来源:

  本报北京3月11日电(记者王义杰高鑫)“2014年,贵州省检察机关通过在全国率先开展的检察机关督促起诉专项行动,共收回国有资金137.5亿元,为全国检察机关探索开展督促起诉工作提供了先行先试的‘贵州经验’。”3月11日,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检察院检察长袁本朴做客正义网、人民网联合推出的“2015全国两会系列访谈”,结合贵州省检察工作,就督促起诉、严防冤假错案和检察工作在绿色发展中的作用等与网友进行了交流。

  督促起诉,加大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力度

  2014年10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检察机关在履行职责中发现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行使职权的行为,应该督促其纠正。”

  袁本朴介绍,去年1月12日,贵州省检察机关率先在全国开展了检察机关督促起诉专项行动,检察机关在土地、环保、人防工程、矿产资源开发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办理督促起诉案件3640件,收回国有资金137.5亿元。其中,国有土地领域1241件、环境保护领域462件、人防工程领域435件、矿产资源领域252件、政府融资领域104件,以及社会抚养费征收、城镇市政公用设施管理等其他领域1146件。为促进依法行政、保证项目开工、保护国资安全、预防职务犯罪作出了新的贡献。

  袁本朴说:“新华社将此经验报送中央领导作决策参考,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建立督促起诉制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严防冤假错案,实现起诉案件“零无罪”

  近些年,随着浙江张氏叔侄案、内蒙古呼格案等多起错案的纠正,公众越来越关注司法机关如何转变司法理念,在惩治犯罪的同时更好地保障人权,在维护司法公正的同时严防冤假错案。

  如何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袁本朴介绍,贵州省检察机关制定了切实防止冤假错案的实施意见,在全国率先出台贯彻疑罪从无原则的“十条措施”,得到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肯定和推广。

  在访谈中记者了解到,2014年,贵州省检察机关坚决落实疑罪从无等法律原则,严把案件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和法律适用关,对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依法不批捕948人、不起诉628人,依法从法院撤回起诉61人,依法出庭支持法院作出无罪判决。

  袁本朴说:“2014年提起公诉的生效判决案件,全部为有罪判决,5年以来首次实现当年起诉案件‘零无罪’。”

  专项检察行动保护贵州的青山绿水

  袁本朴还就今年贵州省检察机关开展的为期一年的“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检察行动”工作与网友进行了分享。

  根据贵州省委部署,贵州省检察院2014年在全国率先成立生态环境保护检察专门机构36个,配备生态检察专门人员207名,实现了重点河流、重点生态功能区法律保护全覆盖。

  袁本朴说:“贵州省检察机关积极参与森林保护和环境保护等专项行动,对都柳江流域锑矿开采、水晶生产污染等社会反映强烈的典型案件进行挂牌督办,批准逮捕破坏环境资源犯罪嫌疑人602人,提起公诉1625人,立案侦查环境资源领域职务犯罪143人。与林业、环保、工商等部门联合开展执法行动,参与清理整顿非法木材加工、违法排污等破坏生态环境的企业987家,强制关停482家。针对环境污染领域发出‘检察督促令’363件,督促有关单位和个人通过‘补植复绿’进行恢复性治理,助推绿色GDP快速增长。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金沙县检察院提起了全国首例以检察机关为原告的行政公益诉讼案,社会反响良好。”

  袁本朴表示,2015年贵州省检察系统立足检察职责,从1月起开始开展为期一年的“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检察行动”,按照动员部署、调查摸排、全面实施、总结表彰等4个阶段开展工作。他介绍说:“今年2月6日召开了动员会,对专项行动进行了部署。目前,此项工作进展顺利。我们希望通过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推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同步提升,为贵州青山常在、碧水长流,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原标题: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检察院检察长袁本朴做客正义网谈督促起诉 打造督促起诉工作的“贵州经验”)

  编辑:施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