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突出特色 创文化建设品牌
2018-05-23 10:22:00  来源:

  为了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都江堰市院紧紧围绕“创新发展,勇争一流”的工作目标,把检察文化建设作为推动检察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经过不断探索,初步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富有都江堰地域特点的检察文化体系。

  一、挖掘地域文化特征,以文化建设创都检品牌

  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和检察工作实际,都江堰市院制定了《检察文化建设实施纲要》和《检察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对检察文化建设的主题、基本内涵、实践载体和实现途径做了进一步探索。

  都江堰以水利工程闻名于世,同时境内的青城山又是道教文化的发祥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都江堰市院深入挖掘,总结出都检文化的五字象征——“山、水、堰、道、情”,逐步确立了都检文化建设的主题——传承治水精神,弘扬公平正义。构建了检察文化的三级价值体系:一级价值(六观)——“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大局观;“忠诚、公正、为民、廉洁”的核心价值观;“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观;“办案数量、质量、效率、效果、安全相统一”的业绩观;“监督者更要自觉接受监督”的权力观;“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二级价值(即八字院训)——“忠诚、公正、自律、奋进”。三级价值——“五字象征”(山、水、堰、道、情)和“两种精神”(治水精神及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

  发挥干警主人翁积极性,深入探讨检察文化的内涵外延。把人人参与的过程作为推动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我为都检文化献计献策”活动,发动每个科室和每位干警出谋划策。同时,通过请教专家、走访老领导、退休干警等,明确了对检察文化“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的认识。坚持“文化共建”的思路,积极向市委、人大和上级汇报,让都江堰市院成为都江堰市形象展示、法治教育的窗口和基地,在共建过程中争取到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突破了基层检察院开展文化建设的经费瓶颈。

  二、发挥文化渗透功能,以文化建设造精神家园

  结合新两房建设,突破陈列室的空间限制,着力构建开放式的,渗透性的文化氛围,打造由“室”、“墙”、“园”、“屏”、“场”等构成的系统工程,处处彰显检察文化的魅力。

  “室”是指“检察文化陈列室”。突出“精神家园”的主体思路,以“山、水、堰、道、情”五大板块全面展示了都检文化体系。“墙”是三组文化墙的统称。在庭院内修建了长32米的铭恩墙和楹联墙。在一楼大厅左右两边打造法治文化墙。“园”是指文化景观园林。充分利用庭院空间,协调打造竹林、桂花、荷花、水池景观,为各景观赋予检察文化象征意义。“屏”是指室外电子大屏幕。滚动播放都江堰市院形象宣传、普法教育、预防警示教育以及检察工作动态的内容。“场”是指篮球场。作为干警平时开展篮球、羽毛球等体育活动的训练和比赛场地,增强干警身体素质,丰富机关业余文化生活。此外,还根据每层楼科室分布的特点,打造了不同主题的文化长廊。在办公楼临街的外墙设置宣传橱窗,展示检务公开、文化建设以及检察工作动态。

  三、发挥文化凝聚功能,以文化建设促队伍建设

  崇尚“以人为本”是构建检察文化的根本,使文化建设成为提高干警素质、培养道德情操、强化队伍建设的力量。

  加强政治理论教育,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组织干警实地参观学习;邀请市委常委、副市长张兵讲灾后重建;组织全院2008年以后新进青年干警赴北川参观地震遗址纪念馆和新县城;坚持开展“512”周年纪念活动,铭记从悲壮走向豪迈的历史征程,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培养奋进拼搏精神。将感恩教育活动常态化,引导干警把感恩之心升华为奋进拼搏的精神动力。开展向援建亲人感恩活动;在新“两房”建设中处处融入感恩元素,如铭恩墙、思源斋等。“感恩”成为“都检文化”的重要内涵之一。广泛开展文体活动,增强机关活力。设立健身房、篮球场等,举办了登山、乒乓球、摄影等比赛,丰富机关文化生活。今年,都江堰市院代表队参加了都江堰市“感党恩颂祖国”职工合唱比赛,取得了全市第三名的好成绩,并在全市“相聚团旗下 永远跟党走”党团知识竞赛中荣获第一名。

  四、发挥文化约束功能,以文化建设抓内部管理

  一是建立完善科学、合理、规范、实效的制度体系。从强化检察效能入手,建立健全业务工作运行机制、岗位目标管理机制、选人用人机制、内外监督制约机制、创新激励机制等,编印成《制度规范文件汇编》。用机制来规范干警的行为,推动各项检察工作的规范运行、有序开展。二是以人为本,关心干警成长。通过科学、公开、公平的竞争机制,选拔政治过硬、业绩突出、管理能力强的中青年干警,全院通过竞争上岗,选拔中层干部9人,轮岗9人。在队伍建设中处处凸现浓郁的人情,营造一种信任、关怀、开放的人际氛围。

  五、发挥文化导向功能,以文化建设强业务工作

  发挥文化建设促进业务工作的导向作用,全面履行检察职能,切实维护司法公正和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执法如山,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坚定“执法如山”的信念,认真履行检察职能,依法打击涉黑涉恶、“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严重危害民生的犯罪案件;加强涉法涉检信访案件的研判、排查和分析,严控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发生。弘扬“公平如水”的执法理念。“天下莫平于水”,在执法办案中处处体现“公平如水”的执法理念,有效避免了错案的发生。努力化解矛盾、促进和谐。“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新时期检察工作应具有和谐包容的精神。一是积极开展“大调解”,化解矛盾纠纷。以支持起诉的方式帮助百余农民工一次性追讨工资490余万元,有效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利。二是建立“检调对接”工作机制,已达成刑事和解案件19件。中央电视台、《检察日报》等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坚持“以人为本”,开拓创新的精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全程监督重建住房分配。广泛开展社区矫正法制宣传活动。与民政局、司法局、教育局等9部门联合,多渠道维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通过坚持不懈地开展检察文化建设,都江堰市院队伍素质不断提升,工作业绩大幅提高,得到了上级院和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先后被授予“全国检察机关文明接待室”、 “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 “集体一等功”、“省级平安创建工作先进单位”、“成都市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编辑:施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