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全国两会期间最高检承办的150件代表建议已全部办结。如何让代表感受到答复意见背后的实践“硬核”,最高检的做法是——
用行动落实 在现场答复
4月26日,最高检召开全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全国政协提案交办会,各承办部门工作人员领取材料。本报记者程丁/摄
10月中旬,23名全国人大代表视察海南省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服务海南自由贸易区(港)建设工作情况。本报记者杨帆/摄
150件代表建议已全部办结
●办理主办建议(25件)…………全而细
●办理独办、分办建议(23件)………实而准
●办理协办建议(90件)…………快而精
●办理参阅建议(12件)…………阅而有应
11月1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座谈会。最高检办公厅负责人在座谈会上介绍,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最高检承办全国人大代表建议150件,已于8月底全部办理完毕,及时答复了提出建议意见的31个代表团239名人大代表,并介绍了检察机关办理全国人大代表建议的做法和体会。
2019年,最高检在代表联络和建议办理答复工作中有什么新做法、新成效,背后又有什么故事,记者进行了深入了解。
钉钉子精神
“要从政治和全局出发,本着对人民负责、对新时代检察事业负责的态度,精心把这些议案、建议和提案办好、办出成效,办成精品。”这是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在今年4月主持召开全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全国政协提案交办会上提出的要求。
“以钉钉子精神把代表建议办理责任落到实处。”在11月19日的座谈会上,最高检办公厅负责人用了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以下这几个细节可见一斑。
——两个“专人负责”。一个是最高检办公厅安排专人具体负责管理,随时更新办理进展情况,及时跟踪、协调、督促承办部门按时完成办理工作。另一个是承办部门指定1名联络员,专人负责跟踪督促本部门办理进度、统计沟通情况等工作。
——两个台账。一个是办理建议台账,列明各部门承办建议数量、具体承办人、办理期限、办理进度等,实现所有承办建议办理目标、任务、责任和要求“一表清”。另外,为督促和落实对代表的承诺,实行答复承诺事项台账,对B类答复建议(所提问题从交办之日起3年内能够基本解决,已制定解决措施或已列入改进计划的建议)进行梳理并建立台账,抓好跟踪落实,及时向代表通报工作情况。
——院领导靠前把关。今年最高检承办的150件建议分别由18个部门承办。分管院领导对分管部门承办建议的答复意见进行审核把关,主办、独办、分办建议答复一律报副检察长审签。记者了解到,最高检领导不仅靠前把关,而且直接参与到具体办理工作中。比如,32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11件关注公益诉讼的建议被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确定为重点督办建议,这些建议由第八检察厅牵头办理,每件答复意见均由分管副检察长张雪樵亲自指导研究,对答复意见中涉及到的法律政策问题进行全面审核,对提出的工作措施和下一步工作计划反复核实细节,确保符合实际、切实可行。
——严把关,真退改。即便经过院领导审核后,办公厅工作人员仍然对承办部门提交的答复意见初稿进行认真审核,对答复内容不符合要求、没有按程序审批、没有与代表联系沟通的,退回原承办部门修改完善或重新办理。“这样的情况,真有。”最高检办公厅工作人员说。
分类办理、精准答复
“努力按照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的要求,持续稳步推进建议办理工作。”最高检办公厅负责人如是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实施分类办理,力求精准有效”是最高检今年代表建议、议案办理工作的新尝试。
怎么个分类办理呢?最高检办公厅工作人员介绍,他们把办理工作分为四类:主办建议办理,独办、分办建议办理,协办建议办理和参阅建议办理,提出不同的办理要求。
“全而细”,是最高检主办建议办理工作追求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最高检对于主办的建议,主动与中央有关部门加强联系沟通。比如,在办理高丙伟代表《关于严厉打击“套路贷”犯罪的建议》过程中,最高检多次与银保监会、公安部、最高法沟通商讨,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提出答复意见,确保办理结果的全面性。
“实而准”,是最高检对独办、分办建议办理工作的要求。全国人大代表肖胜方在今年全国人代会上提出《关于在司法行政戒毒所建立检察机关驻所或巡回检察监督制度的建议》。最高检承办部门在认真听取公安部、司法部的意见后,经过审慎研究,认为代表所提建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因暂不具备条件而不能采纳。承办部门负责人专门赴广州走访了肖胜方代表,当面通报检察机关探索开展工作情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及下一步推进措施。
虽然建议未被采纳,但承办部门直接回应代表关切,不答非所问、避实就虚的坦诚,赢得了肖胜方代表的认可。肖胜方代表表示同意答复意见,并一如既往支持检察工作。
另外两类,最高检办公厅工作人员介绍,协办建议办理力求“快而精”,优先研究、精心起草协办建议答复文稿,充分反映检察工作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措施,快速向主办单位提供意见。对代表提出的供工作中研究参考、不需要书面答复的参阅建议做到“阅而有应”,最高检也结合代表建议内容,积极回应、吸收和落实,并逐件与代表联系沟通,说明有关工作情况,让代表收获“想不到”的惊喜。
分类办理、精准答复,取得了积极的效果。记者了解到,全国人大代表熊建明在检察人员当面走访座谈后,专门给最高检承办人留下微信联系方式,感谢最高检领导对代表们和代表建议的重视。
答复意见背后的“硬核”
如今,150件代表建议的答复函都已交到239名全国人大代表手上。透过这些答复函,能看到什么?
“代表建议答复,不在纸上,在行动中,在现实中。”据介绍,2019年检察工作的重要部署、重大成果,无不凝聚着代表的智慧。最高检办公厅工作人员为记者举例剖析:
——最高检会同最高法、公安部、司法部等部门印发了关于办理“套路贷”、实施“软暴力”刑事案件及黑恶势力刑事案件中财产处置等规范性文件。这些文件,就是检察机关针对俞学文、杨蓉、李长青等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大对黑恶势力处罚力度的建议》《关于构建“扫黑除恶”常态化工作机制的建议》所作的答复。
——最高检会同全国工商联开展服务民营企业专题调研,部署开展涉民营企业案件立案监督和羁押必要性审查专项活动,重点监督纠正以刑事手段插手民营经济纠纷。这些举措,就是对刘华等18名代表提出的《关于在刑法中平等保护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立法修改的建议》和高子程代表提出的《关于希望检察院警惕侦查权介入经济纠纷,依法切实保护企业家安全的建议》的具体答复。
——最高检会同最高法发布《关于检察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案件类型、办案程序等作出规定。会同生态环境部等9部委制定《关于在检察公益诉讼中加强协作配合依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这些举措,就是对代表呼吁完善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加大检察公益诉讼工作力度等建议的具体回复。
如何让代表感受到答复意见背后的实践“硬核”?最高检的做法是:用行动落实,在现场答复。
为了办好重点督办建议,5月10日,检察公益诉讼理论研讨会在江苏省江阴市召开。最高检邀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最高法、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等11个中央国家机关和有关单位,以及上海、天津等地检察公益诉讼理论研究中心(基地)的研究人员和有关专家学者、检察人员共60余人,专题研究检察公益诉讼理论与实践问题。
邀请代表走进检察一线,亲眼看、亲耳听代表建议的落实情况。围绕开展公益诉讼重点督办建议,最高检邀请32个代表团343名代表赴14个省开展检察公益诉讼专题调研活动,代表们对检察工作特别是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结果答复与沟通过程并重
加强与代表的沟通联系,是做好建议办理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代表参与感、提升代表满意度的有效方式。
“既注重结果,也注重过程”最高检办公厅负责人介绍,在代表建议办理过程中,严格落实与代表的全程沟通联系机制,注重精准联络、当面反馈、深度沟通,全面提升沟通效果。
“注重精准联络,开展特色沟通”是记者从最高检办公厅工作人员那里了解到的新思路、新做法。从他们口中,记者听到两个“个性化沟通”的故事。
刘蕾是唯一的赫哲族全国人大代表。她在全国两会上多次提出加强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公益诉讼建议。为此,检察机关专门邀请由刘蕾代表带领调研组参观检察公益诉讼宣教基地,调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并聘任她为检察公益宣传形象大使。
全国人大代表符宇航是一位长期关注环保问题的专家。检察机关借助符宇航代表在水污染治理和立法建议等方面的研究专长,邀请她参与《环境保护行刑衔接立法研究》并申报2019年最高检检察理论研究课题,既作为跟踪建议落实情况的载体,又推动相关建议及时转化为研究成果。
“把办理代表建议作为检察机关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主动接受监督、推动检察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方面,让代表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最高检办公厅负责人在座谈发言时说。
(本报记者郑博超)
[责任编辑: 佟海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