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频繁改名"折射大学人文精神贫乏
2018-07-31 09:04:00  来源:

  自2010年以来,湖北地区高校新增20余张新面孔,这些院校或是由原来的学院升格为大学,或“独立”,或更名,或合并组建,或新建。目前,高校更名大战还在继续,本月将有武汉工商学院、文华学院等三张新面孔呼之欲出。(5月17日武汉晨报)

  大学频繁换校名,无非是为了叫着好听,为了掩人耳目,为了好招生,这就如同做广告,卖酒酒,换个名字就新鲜一番。其实,这是把大学等同于商品了,这样做,已经背离大学的基本宗旨,这是大学办学浮躁的表吸纳,这是大学人文精神贫乏的表现。

  大学校名不是凭名字本身而闻名的,而是因为大学办学中的浓厚的人文精神让其富有丰厚内涵的。比如,北京大学,就是地名加大学,但是,我们却对北京大学有着深厚的敬仰之情,因为这个校名让我们联想到了五四运动,让我们联想到了许多著名专家学者,历史名人,联想到了中国近代文化历史,这就是大学的人文精神,这是需要汗水与智慧浇灌的。

  因此,我们的大学没必要忙于该校名,而应该忙于如何提高自己的办学质量,如何丰富自己的人文精神,如何让我们的大学在真理探索,学术争鸣上,理论创新上更自由,更开放,更具有生机活力。大学不应以校名而闻名,大学应该以学术大师,大理论,大创新,大成果闻名。

  大学校名不是改出来的,而应该是学术大师的智慧与汗水洗涤出来的,大学的前途也不是大学的名字决定的,而是大学管理者管理智慧引领出来的。蔡元培先生“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洗涤出一个堂堂北大,当今我们大学管理者的办学思想是什么呢?这最重要,必须研究该校名重要。

  编辑:施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