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有疑惑,就要查明真相。我院启动自行补充侦查程序——
调查取证拨开疑云
检察官在研讨案情
盛夏七月,阳光明亮。我正在办公室审查处理案件时,接到了一个来自外地的陌生电话。电话那边,一位母亲的声音充满欢喜:“胡检察官,您还记得我吗?我是丁芳(化名)呀!谢谢您当年伸张正义,救了我和女儿!”电话中,她还告诉我,她女儿今年大学毕业,在当地找到了工作,现在母女俩生活平安幸福。这次电话交谈,让我一下子回想起了四年前办理的一起轰动涢城的故意杀人案。
2017年夏天的一个夜晚,一辆救护车从湖北省安陆市某中学疾驶而出,长鸣声划破了黑暗。浑身是血的丁芳躺在车里,流着眼泪喃喃自语:“前夫王齐(化名)要杀我……”
当时,丁芳在学校旁租了一间房陪女儿读书,不料王齐突然闯入。这起突发案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公安机关迅速侦查终结,以王齐涉嫌故意伤害罪移送我院(安陆市检察院)审查起诉。我本以为这是一起因婚恋纠纷引发的伤害案件,但当我打开卷宗时却发现,丁芳身上的刀伤有12处之多,其中一处深度伤还在左侧胸部。
讯问时,王齐承认为了泄愤而伤害前妻,当我问为什么向左侧心脏刺一刀时,他眼神躲躲闪闪,说自己是一时冲动失手刺的。我继续追问:“那她腹部多处贯穿伤又是怎么造成的?”他回答说是在双方抢夺刀时不小心划伤的。我再问伤人后为什么要拿走她的手机,王齐支支吾吾,竟说是为了防止前妻告诉别人,说他坏话。
人体左侧胸部是心脏,这么敏感的致命位置是随手刺伤?腹部多处贯穿伤能是划伤造成的?在被害人伤重昏迷后拿走手机,只是为了不让她说坏话?面对王齐的辩解,我有一连串的疑问。
既然有疑惑,就要查明真相。随后,我院与公安机关进行了沟通,并展开自行补充侦查。通过询问丁芳,我得知,王齐素有家暴行为,在离婚后仍多次上门骚扰丁芳,威胁要么同意复婚,要么就让她死。丁芳哭着对我说:“他的眼神充满杀气,我好害怕!如果轻判他,他出来后肯定还要报复我,我女儿正在上高三,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呀?”
为了准确判断王齐是否有杀人的故意,我和检察官助理熊瑛一起走访了主治医生、咨询了法医。我们了解到,丁芳胸部被刺入的一刀力度较大,造成肋骨骨折,刺破胸膛造成了血气胸;腹部的一刀刺破肠胃,造成网膜外露;丁芳失血性休克,所幸抢救及时,否则必将危及性命。
犯罪的主观动机要通过客观行为来体现。我了解到,王齐在作案后给好友邓某打电话说:“我把丁芳刺了一刀,估计打120急救也不行了。”这充分说明,王齐知道丁芳有生命危险,但是持放任态度。王齐作案后拿走了丁芳的手机,剥夺了丁芳向他人求救的机会,显然其作案目的很明确。
调查取证拨开了疑云,无论是主观证据还是客观证据,都充分证明了王齐具有杀人故意。最后,我院依法变更了对王齐的起诉罪名,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向法院提起公诉。法院经审理,以故意杀人罪判处王齐有期徒刑十年。王齐当庭认罪,表示不上诉。丁芳得知判决结果后,特意给我打来了电话:“感谢胡检察官,我和女儿终于可以安心了!”当年,该案被评为安陆市政法系统“十大精品案件”。
一名检察官在职业生涯中会办理成百上千起案件,这成百上千起案件背后是成千上万个家庭和无数个体,我们的工作连着他们人生,甚至决定着他们的人生。这起刑事案件尽管过去好几年了,但我印象依然十分深刻,如果当年只是案结事了,被害人就会继续在惊慌恐惧中度日。正是有严谨的法治思维引导,我们才会深入剖析案件的定性问题,也才有了公平公正的判决。
(口述/胡伟 整理/本报记者蒋长顺 通讯员安剑)
[责任编辑: 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