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检察公益诉讼探索新领域助力残疾人权益保障
2022-05-26 15:57:00  来源:法治日报

  以“我管”促“都管” 共建共享美好生活

  检察公益诉讼探索新领域助力残疾人权益保障

  5月15日是全国助残日,今年的主题是“促进残疾人就业,保障残疾人权益”。记者从最高人民检察院了解到,近年来,检察机关在残联组织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充分履行职能,积极稳妥探索残疾人权益保障公益诉讼,依法保障残疾人平等权利,不断满足残疾人美好生活需要。

  残疾人事业是“春天的事业”,需要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和各方面力量开展扶残助残活动。残疾人权益保障这一新的公益诉讼领域取得了哪些成绩?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记者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采访。

  探索涉残疾人权益公益诉讼新领域

  “我8岁时因视神经萎缩症双目视力降为0.01。外出谋生时卖过冰棍、在工地上做过小工、去砖瓦厂烧过窑、到工厂锅炉房做拖煤工,每一份工作都因视力缺陷做得无比艰难,经常被辞退。”舒服堂盲人按摩有限公司董事长蒋中斌回忆起从前的经历时如是说。

  2001年,蒋中斌进入盲人按摩行业。他发现,这是一项适合盲人从事同时又能在社会上获得普遍认可的工作。但盲人按摩的市场极不规范,不少没有从业资质甚至没有盲人按摩师的机构挂着“盲人按摩”的牌子,挤占了正规盲人按摩师的生存空间。

  2021年10月,蒋中斌参加中国残联和最高检第八检察厅在湖北武汉调研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期间召开的座谈会时,提出了目前盲人按摩市场存在的问题。

  福建省晋江市人民检察院在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回头看”中也发现了类似问题。

  盲人医疗按摩行业蓬勃发展,但行业管理不规范问题突出,存在假借盲人名义进行虚假宣传、违规开展诊疗活动、盲人按摩师劳动权益保障不到位、部分盲人按摩机构未登记注册、经营场所存在安全隐患等情况。该院于今年4月6日启动行政公益诉讼立案程序。

  晋江市检察院以保障盲人医疗按摩人员合法权益、规范盲人医疗按摩行业发展为切入点,依法能动履职,将盲人按摩就业促进行动拓展为“就业帮扶·平等共享”公益诉讼专项活动,督促协同相关职能部门主动作为,拓宽残疾人文化艺术、心理卫生等领域就业渠道,多措并举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

  中国残联维权部主任周建说,最高检从2020年开始全面总结推广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经验;2021年检察机关立案办理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3272件,是2020年的6.2倍;无障碍公益诉讼延伸至残疾人就业、教育、社会保障等领域。加强对残疾人的全方位司法保护,必将对残疾人人权保障和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残疾人权益保障是特定群体权益保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益诉讼新领域探索的一个重点领域。”最高检第八检察厅厅长胡卫列说,残疾人等特定群体的权益保护,很难通过单个机关或部门的职责履行得以实现,需要全社会多方位的关注,检察机关坚持能动司法,发挥检察公益诉讼制度优势,以“我管”促“都管”。

  “晋江市检察机关反应速度快、监督效果好。”蒋中斌对检察机关的办案效果印象深刻。他说,期待全国检察机关都能通过学习这个案例,牵头解决盲人按摩市场乱象,以“我管”促“都管”,保障盲人按摩师和盲人按摩机构的合法权益。

  立足职能消除残疾人就业歧视

  今年2月,“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志愿者、浙江省杭州市肢残人汽车专业委员会负责人向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检察院反映杭州市某家残疾人驾照体检定点医疗机构长期未开展相关服务。

  浙江省残疾人驾照体检定点医疗机构名单上,杭州共有9家定点体检医院。杭州市检察院组织全市各区、县(市)检察机关进行调查核实,并邀请部分公益志愿者参与现场勘查。检察机关查明6家定点医疗机构或因不知晓政策而从未开展体检业务,或在开设体检业务后因体检人数较少予以取消,导致有需要的残疾人因体检渠道不畅影响后续驾照申领、换证等权利的公益受损情形。

  杭州检察机关依据属地管辖分别向辖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发出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全面履行监管职责,及时整改违法情形,切实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

  近日,最高检与中国残联联合发布10起残疾人权益保障典型案例,其中有3件涉及残疾人就业权益保障,杭州检察机关办理的这起案件就是其中之一。

  “残疾人就业相对困难,就业歧视使得残疾人就业难上加难,影响和制约残疾人融入社会、全面发展、共同富裕。”胡卫列说,检察机关立足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监督残疾人权益保障相关法律统一正确实施,努力消除残疾人就业歧视。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检察院针对用人单位通过互联网招聘平台发布存在歧视残疾人的招聘广告的问题,借助与残联组织建立的协作机制,精准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及时纠正用人单位违法招聘行为,共同维护残疾人群体的平等就业权。

  检察机关的创新探索,受到了来自社会各方的肯定。

  浙江省无障碍环境建设促进会委员、宁波市无障碍环境社会督导员朱宇杰说,目前,群众对残疾人C5驾照知之甚少,检察机关通过此类典型案例让社会更多了解残疾人驾驶相关规定,以了解促进理解,共同打造和谐的无障碍社会。

  “残疾人就业以及无障碍环境建设领域公益诉讼在全国范围得到推广和探索,残疾人及其家庭的发展和社会融合必然会在法治轨道上获得越来越有力的保障。”全国人大代表王嘉鹏说。

  推动形成多元主体协同保护格局

  最高检与中国残联联合发布的典型案例涉及残疾人劳动就业、无障碍环境、教育、康复、社会保障、信息安全等权益保障,更加注重全方位司法保护。

  这些典型案件的办理过程显示,检察公益诉讼离不开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胡卫列介绍说,检察机关在办案中综合采取磋商、听证、检察建议、圆桌会议等多种形式,督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严格执法、自我纠错,推动形成多元主体协同保护残疾人权益的治理格局。

  检察机关在办理残疾人权益保障公益诉讼案件过程中,残疾人群体也深度参与其中。胡卫列介绍说,他们不仅提供案件线索、评估整改成效,还帮助检察官解决办案中遇到的专业问题。

  然后,在办理涉残疾人权益保障案件中,检察公益诉讼仍需要面对制度供给和理论支撑不足、巩固办案成效难,检察人员监督办案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胡卫列说,残疾人权益保障作为公益诉讼探索的一个新领域,缺乏明确的法律授权,相关法律法规中可依据的强制性规定较少,目前主要依托法定领域进行监督办案,存在个案研究论证和审批程序复杂、提起诉讼难度大等问题。一些问题监督纠正后容易反弹回潮,需要检察机关持续跟进监督。

  胡卫列说,下一步,最高检将持续推动残疾人权益保障相关立法完善,推动相关法律修订时增设检察公益诉讼条款。不断加大办案指导力度,适时出台加强残疾人权益保障领域公益诉讼的指导意见。坚持持续跟进监督理念,常态化开展“回头看”,邀请专业人士和残障人士作为公益观察员,现场查看并实地体验整改效果,做深做实后半篇文章。

  (本报记者张昊)

  [责任编辑: 佟海晴]

  编辑:万晓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