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双百政法英模|白静:每一次“大考”中都有她的身影
2022-05-25 10:17:00  来源:检察日报

  每一次“大考”中都有她的身影

  ——访“双百政法英模”、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检察院第八检察部主任白静

  白静为参加检察开放日活动的人大代表介绍公益诉讼检察工作。

  在今年3月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检察官”白静风尘仆仆。这一次,她不单是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检察院第八检察部主任,还是呼和浩特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督导组成员。作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践行者、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先行者,每一次“大考”中都有她的身影,不久前,她被中央政法委评为“双百政法英模”。

  从无到有,她“摸着石头过河”

  “做思考者,而不是盲从者。”2010年从武汉大学法律系研究生毕业后,白静顺利考进呼和浩特市检察院从事民行检察工作。

  一直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的她发现,很多诉讼外的行政违法行为面临规制难题,“2015年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在内蒙古先期试点,我是兴奋的,自己的思考与国家的大政策相契合,我特别愿意做这个探路者。”

  白静带着“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公益诉讼专班成员”与呼和浩特市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工作负责人的双重身份,开始在新领域“摸着石头过河”。然而,探索的路上,过河的石头很难寻找:没有法律依据做支撑、没有案例可参考、没有庭审可借鉴……试错的高成本让很多人驻足观望。

  “作为试点,我们做成什么样子,这个制度可能就是什么样子,我们必须试一试!”白静毫不迟疑。在不长的时间里,她翻看了大量相关书籍资料,钻桥洞、爬山岭、入村户、巡河道,走遍了呼和浩特市9个旗县区。

  2016年,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检察院诉环保局怠于履行环境监管案成为试点先期突破口。托克托县检察院在监督中发现,某制药公司违法倾倒固体废物已非一日,该县环保局未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导致周边环境污染明显加剧。对此,白静和团队成员分析该线索应该可以成案。

  没有可供复制的模板,白静就带领团队通宵达旦,精心打磨每个细节,甚至在开庭前一晚,法检两院还在沟通公益诉讼人的桌签应该怎么写。

  时间已经过去6年,这6年来,白静参与跟踪了当地的每一起公益诉讼案件,并成长为公益诉讼领域的行家,但第一次庭审让她记忆犹新,“我们通过这次庭审发出了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第一声,开始了星火燎原的第一步。”

  在以后参与办理的400多件案件中,白静始终坚持敢为人先的初心,发现污水溢流问题时,她和同事们没有单纯发出检察建议了事,而是推动召开诉前圆桌会议,协同打通公益保护“最后一公里”;在办理自治区首例市级行政机关被诉案时,白静带领市区两级检察院检察官组成的专业化办案组,推动解决了10年旧案,后此案作为“新官必须理旧账”的典型案例被写入了最高检专项报告;在办理某电厂贮灰场扬尘污染案时积极推动诉前磋商,实现了贮灰场变为生态主题公园的蜕变,并通过现场会的形式推动“办理一案,解决一类问题”。

  从单兵作战到多部门携手同行,检察公益诉讼飞速发展

  “公益诉讼检察从无到有,需要不断地浇水培土,才能飞速发展。”白静表示,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前行离不开各方助力。

  但在试点时,“什么是检察建议?”“为什么要给我们发?”“你们检察院能干啥?”三个“灵魂拷问”问出了行政机关的不理解与试点时的艰辛。白静和团队将每次办案都当作沟通工作与公益普法的良机,为了最大限度争取理解与支持,几年来,白静跑遍了呼和浩特市县两级行政执法部门。

  与此同时,她始终坚持能动履职,“我们多想一想多走一步,案件的解决可能就更顺畅。”

  在诉某局未依法全面履行保护涉案耕地的监管职责案时,白静和团队发现多部门职能交叉,便主动向其他部门发出诉前检察建议,并组织召开协调会,协同制定恢复耕地原状的方案。自然资源局的负责同志十分感慨:“检察机关确实是为了解决问题!”

  办理内蒙古某公司气味污染案时,白静为了平衡案件办理与企业发展,与有关部门对接十余次,多次到该公司召开现场会,凝聚各方合力投入近2亿元资金,不但攻克了行业难题,还催生了国家环保专利。“白静检察官能倾听我们的苦衷,办案不搞一刀切,她的话我们信服。”公司负责人表示。

  为了赢得更多认可,在过去几年里,白静履行谁执法谁普法职责,把公益诉讼专题讲座开到了企业、村庄;她利用自己是呼和浩特市委法律顾问的身份,把公益诉讼讲座讲进了多个行政执法部门;作为内蒙古大学法学院特聘讲师,她打造的公益诉讼模拟法庭成为校园里广受欢迎的课程。她录制的网络微课程被收进中国检察教育培训网络学院云课堂,成为业务条线的必修课。

  在她的带动下,呼和浩特市检察院办理的400多件公益诉讼案件中,40%以上来自于行政机关主动提供的线索。

  从独立办案到上下联动,“检益青城”守护美丽青城

  “检益青城”既是呼和浩特市检察院2019年创办的公益诉讼检察品牌,更是一个拥有47人的办案团队,通过“检益青城”实现呼和浩特市两级院智力、技术、人员上的支持互助和案件资源的共通共享。这个团队的一大特点就是业务“年轻”和人员年轻,让成员“个个能行”是白静的目标。

  为了让团队成员尽快成长,白静要求大家每办一案都要思考、撰写心得,建立了月梳理指导案件、季总结问题成果的机制,还推动建立市院检察官助理“点对点”联系基层院机制。

  2018年进入呼和浩特市检察院的检察官助理周鹏是行政法学专业研究生,承担着联系赛罕区检察院的任务。他和赛罕区检察院检察官办理的督促履行环境保护监管职责行政公益诉讼起诉案,去年底被评为最高检检察公益诉讼起诉典型案例。

  2021年,呼和浩特市检察院还搭建了公益诉讼指挥中心,市县两级检察院公益诉讼团队成员均可通过平台收集的信息,确立案件线索,发现类案特征,讨论研判案件。

  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从无到有,从“等”内挖掘到“等”外探索,白静带领团队不断思考新问题。他们梳理归纳了近五年来公益诉讼领域出现的程序性和实体性问题,从中总结规律,分领域制定了4个办案指引,“用指引引领规范化办案。”白静的目标很明确,“这几年公益诉讼案件量激增,在‘质量建设年’里,我们更要在精细化办案上下功夫,走出量的‘束缚’,在质上下功夫”。

  近两年,白静带领“检益青城”推动建立了首个黄河流域生态司法保护基地,在内蒙古自治区率先实现跨区域案件异地管辖,还发布了全区首个检察公益诉讼白皮书……该团队被自治区检察院评为优秀办案团队,获评呼和浩特市“巾帼文明岗”,他们办理的案件中2件入选最高检典型案例。

  一言一事必求理义之必然,则虽緐劳之极而无纷乱,亦曰静。白静说,自己“要做一个心中有光的人”。光而不耀,静水深流,人如其名。

  (本报记者沈静芳 于莹莹)

  [责任编辑: 佟海晴]

  编辑:万晓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