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
2019-11-25 12:05:00  来源:检察日报

  时至今日,“赶鸭子上架”依然是我登上“长三角首届PLUS演说会”舞台时最合适的形容。

  一天,我正和一群同事在等电梯下楼,突然电梯门打开,分管领导从里面走出,要求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报名参加PLUS演说会。因为内向的性格,我一直逃避各种讲演类比赛,但这次逃不掉了。无奈中,我递交了报名表格。

  演说会要求脱稿演说10分钟。为了实现自己制定的“不要忘词,不要丢人”目标,我开始抓紧点滴时间准备比赛。晚上一把娃哄睡着,就立马跳起来去查资料,写稿,改稿。平时也是逮着机会就对着家人一遍又一遍演练。

  登上舞台时,我紧张得快要窒息,双手虽然紧握但仍不自觉颤抖。“大家好,我是来自虹口区院的曹莹。”我鼓足勇气开始了演说。神奇的是,说完这句话,所有的紧张如同寒冰遇上暖阳般融化,呼吸也渐渐平稳,一句接着一句,没有卡壳。不知不觉中,演说在观众的掌声中画上了句号。

  “我居然能够完整流畅地脱稿完成自己的演说!”人生第一次认识到站上舞台接受众人检阅也没有想象中可怕。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突破。

  真正的突破还不止于此,之后的生活中,那个曾经羞于表达的自己,在与人交流时声音愈加响亮,语言连贯性也有了加强。

  时隔1个月,当我再次赶鸭子上架般站上单位优秀案事例评比的舞台时,虽仍有些紧张,但已无窒息感。这一次我顺利地讲完讲稿,并且加入了肢体动作,还与观众有了眼神交流。

  很巧的是,又1个月之后,我第三次被“赶”上了舞台——市院未检条线演讲比赛。得益于前两次经验的积累加上充足的准备,这一次上台我变得更加从容、淡定,并且获得了评委与观众的充分肯定。

  看着获奖名单中自己的名字,我感动得想要落泪。三个月前,每当看到同事们在辩论赛、演讲赛中口若悬河,自己都无比羡慕他们的好口才,也曾蠢蠢欲动想去尝试,但总是被另一个自己果断地制止。未曾想到,三个月后的自己能够从容淡定地上台演讲,而这份自信定将有助于我更好地开展工作。

  感谢“赶”我上台的他们,正是他们赋予了我突破自己的能量,让我不停地学习与成长,让我这只曾经内向的“小鸭”也能在天空展翅飞翔。

  给工作加码

  长宁区检察院 胡嘉俊

  

  胡嘉俊(左)和同事研究案情

  “小胡,这周我们加把劲,争取再出三个起诉的。”周一的早晨,听着带教检察官的工作安排,我的思绪猛然回到了检察生涯刚开始时的一次提审……

  那时我在主办金融、诈骗与职务犯罪案件的部门见习。一次讯问中,我仔细听着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但还是很难辨析其所言是真情流露还是满满的“套路”。回院的路上,我问师傅:感觉他讲得挺真心的,或许他的主观故意真的存疑?

  “眼泪不一定等价于真诚,回去再结合被害人陈述与书证好好分析下,看看是否还这么认为?”师傅这样回答了我。

  那是我第一次直观地感受到犯罪嫌疑人拒不认罪的“执着”,也体会到检察官练就火眼金睛的不易。司法办案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避免先入为主、偏听偏信,这是检察人一生的必修课。

  和检察官助理的新身份虽还在“蜜月期”,但每每看到师傅的待办案件列表和桌上垒起的高高案卷,“为他多分担一些”的想法总是不自觉地涌上心头。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为自己赋能,给工作“加码”同样刻不容缓。

  最近,我成了上海市检察院青工委微信公众号“青春检影”的一名小编,负责编辑以各区院检察官授课为主要内容的微信。在学习授课视频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一线业务标兵对案件的独到见解;在梳理案件脉络的细节里,我尝试以各种方法最直观地还原事实;在编辑释法说理的部分时,我结合法条与情理向读者进行普法……看似简单的编辑工作,一旦结合了自己的思考,便充满学习和进步的快乐。

  虽然司法可以使犯罪分子得到相应的惩罚,但我更盼望人们可以提升防范意识,识别常见的犯罪套路。机缘巧合,我院的公众号“长宁检察在线”策划了两期防范新型诈骗犯罪的微信产品。我有幸成为了其中“检察官防诈贴士”章节的主笔,以所学、所感向社会宣传法治,守护正义。这一次尝试,让我对于利用新媒体加强基层宣传、提升民众法治意识有了更深的体会,也倒逼我系统地分析了各种新型诈骗犯罪的特点和预防措施。

  “多试一些、多写一点、多练一遍”是我给自己提出的赋能目标。检察“小白”虽才迈上成长的道路,但“王者”的段位始终是我的目标与方向。

  一套全能笔记

  杨浦区检察院 王丹

  

  王丹在案管中心核查案件登记信息

  “咱们部门比你的检龄大不了几岁,你现在也算是‘资深元老’了,今年的年底总结,你可要好好说上几句。”转眼又到年底,部门同事纷纷跟我打趣。

  2014年大学毕业后跨入检察机关的第一站是案管科,上岗后,我慢慢发现这是一个“双面科室”。对内,主要承担案件程序和实体质量监督、涉案财物监管、法律文书审查等工作;对外,具体承担律师接待、案件受理、案件信息公开等工作。这些工作看似只涉及程序问题,但对业务水平要求很高,工作琐碎繁杂。而部门又很“年轻”,很多事务和流程都处于摸索阶段,无例可循。

  一切都是全新,我也急需各种赋能、快速成长。还记得,那一年我的工作节奏是这样的:白天,与同事在忙碌中尽力解决各类问题,确保流程事务的有序推进;晚上,加班琢磨各项案管规定、研究白天出现的各类问题。“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于每个碰到的问题,我都一一记录在本上,并在问题得以解决后写下方法和个人想法,形成翔实的问题台账。自学、讨论和请教,我像蜗牛一样一步一步稳扎稳打地走过了职场的第一年。

  案管中心是检察机关的“大管家”,但固守在这方小天地,显然不能更好地服务业务部门。2015年,领导给我了个“下马威”:在现有工作之余去公诉部门跟案学习。“跨界”初期的欣喜很快被颇有难度的公诉业务所取代。业务工作不了解,谈何做好案管工作?跟案学习的这段时间,我依然发挥我“烂笔头、笔记本”的强大功效,那些理解不透的法律规定、拿捏不准的讯问策略、核实证据的技巧方法……我都详细记录并不断增添相关知识,起初记录下的条条框框,最终被充实成一套详尽的全能笔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在自我赋能的路上,所学所得还需触类旁通、不断深入,并接受检验。在领导的支持下,我开始尝试质量评查和统计工作,从个案的评阅到年度评查报告的执笔,从统计软件的接触到业务态势分析撰写。同时,我还有意识地加强口头表达能力,如检委会汇报、演讲比赛、条线授课等。2017年,我拿下了上海市首届案管能手比赛第一名的好成绩。

  2018年末,我被借调至最高检案管办工作,有幸参与了多项重大专项工作。借调五个月,我如饥似渴,每一天都在不停地吸收养分、汲取能量。如今,回到院里,工作依然忙碌而充实,但我心中更多了一份坚定。

  回首五年的时光,每一步的学习都成为时光的剪影,为自己加油,为时代赋能,为梦想续航。

  走出舒适区

  浦东新区检察院 黄金洪

  

  黄金洪参加案件宣讲会

  我是一名普通的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干警,平时忙完了工作就喜欢陪着孩子好好学习,感受岁月静好。然而有一天,这份舒适感被打破了。

  “小黄,上海市的未检办案能手评选活动开始了,希望你能代表咱们浦东新区检察院拿下这个称号。”处长开门见山地给我提出要求。

  是要求,更是信任和鼓励。我脑海中蹦出“不负青春,不负韶华”这句话。可久未参加竞赛,我对自己一点信心都没有。

  评选活动竞争激烈。我只有通过高强度的学习、练习和复习,才有望取得好成绩。在领导的关心和同事们的陪伴下,我最终获得了“第七届上海市未检办案能手”的称号。

  业务竞赛真是提升业务能力的有效路径。不久,得知全国检察机关开展未检业务竞赛的消息后,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每个选手都必须在40分钟时间内完成立论、结论、辩论战场和辩论问题,怎么才能做到?紧锣密鼓地训练、不停地观摩赛事、反复地模拟,以及不断地自我加压。我发现人真的可以迸发无限潜能,从一开始每次辩论前的深夜难眠,到逐渐适应训练强度和辩论节奏,直至最后处之泰然,我成功克服了心理障碍。

  面对一场高级别的考试,备考、选拔直至最后参赛是个艰苦漫长的过程,考验着能力、煎熬着心力、也检验着体力,可当你负重前行,闯过一场场考试,你会发现自己的知识体系、表达能力以及抗挫折的能力都得到大幅度提升。

  2018年12月11日,这是4天考试中最煎熬的一天。从8点考场入座起,大部分选手就坐如磐石。因为吃糖最省事又能最有效地补给能量,我在接下来的时间以每小时1颗的龟速吃了9颗薄荷续命糖。16点,考试结束,我按下了保存键。多亏平时魔鬼式的训练,我又一次成功地走出舒适区,自我升级成功。

  直至今天,那段备考的岁月仍然历历在目,成为我人生的宝贵财富。

  张军检察长说,“我们要以检察履职能力现代化助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正当年的我们,不能停下脚步,只有不断走出那个让人慵懒的舒适区,不断突破和提高自身的能力,才能更好地践行初心和使命,为国家治理现代化贡献检察力量。

  时光不老,攀登不止!

  “赋能”三项

  黄浦区检察院 曹艳梅

  

  曹艳梅(左一)参加业务培训

  “上海市检察院将在近期组织出庭公诉能力专题培训班,有兴趣的同事可以报名参加。”看到院里发布的这则信息,我心头为之一振。自今年5月以来,我所经手的都是适用速裁程序的醉酒型危险驾驶案。举证质证、当庭讯问……这些培训内容可不就是为我准备的吗?专题培训赋能专业能力,我第一个报名参加!

  “赋能”第一项:当庭讯问。讯问犯罪嫌疑人是我们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但培训中,是在众目睽睽下面对百般狡辩的“被告人”。在这场以借打电话为名的盗窃手机案里,“被告人”辩称是骗不是偷,气焰很是嚣张。几组上台之后,后面的同学慢慢地掌握了要领,相对表现自如了许多。讯问实训结束后,正当同学们暗自庆幸已经过关没有丢脸之际,老师的点评往大家心头浇了一盆冷水:讯问目的不明确、重点不突出……道路险且远,还需一步一步往前爬。

  “赋能”第二项:质证答辩。“叮叮”,培训开始前微信群里发来了培训课程的案例材料。那时已近晚上十点,我本来已经放下手机准备入睡,但一听这声音激灵了一下,一看材料已到,这睡意顿时也跑了。待我打开文件看了案例——一起鉴定意见有问题的非法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案,便知课程不简单,实训重点变为与被告人和辩护人当庭“对抗”。次日,怀着忐忑又渴望学到知识的心情上了课,课上几位资深检察官的教导让我获益匪浅。吃完饭和室友一起放弃午休在办公桌前奋笔疾书,把案例揣在口袋里默默准备质证答辩词,时刻做好上场的准备!

  “赋能”第三项:出庭语言表达培训。本次培训特邀东方卫视法治新闻主持人为我们讲解公众表达和演讲的相关知识与技巧,在感到新奇之余又深觉此项技能的重要性,还是一句话:勤能补拙,赶紧学起来!后续培训中,几位出庭经验丰富的资深检察官详细讲解了公诉出庭的意义以及讯问、举证质证时的语言表达要点和技巧,使我对今后的正式出庭公诉有了十分的期待。

  看人出庭千万遍,不如自己实际操练一遍。与常规的授课方式相比,这次实训教学促进了“新公诉人”对出庭综合能力的认识与思考,鞭策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更谦虚谨慎,勤勉尽责,奋起直追!

  点燃“小宇宙”

  徐汇区检察院 丁子瑶

  

  丁子瑶(左)进行数据分析

  我是看着《圣斗士星矢》长大的,里面的圣斗士为营救生命垂危的雅典娜,必须去挑战“高阶”的十二黄金圣斗士。他们经历挫折、失败、灰心甚至绝望,但最后总能爆发“小宇宙”,赢取最后的胜利。作为一名80后检察官,我也需要点燃自己的“小宇宙”,不断实现工作上的小目标。

  作为一名从事案管工作的检察“老兵”,我清楚地知道检察业务态势分析是我们向院领导提供业务决策参考的重要方式。记得初到案管部门时,同事们对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填录不完整,使得很多数据提取不到,我觉得自己能把办案数据尽量客观、详实、准确地呈现在领导面前,就算是圆满完成任务了。可后来发现,没有任何分析的办案数据只是简单呈现和罗列,很快就被束之高阁,没有什么参考意义。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大量的办案数据中,有些数据只是繁琐的堆砌,而有的数据才是适合本院参考的核心。我要做的,就是把这些核心数据挖掘出来,定量进行分析。接下来的时间里,我沉浸在数据里,通过数据比对发现我院办理的互联网犯罪案件比较多,包括案件数量和适用罪名数量,最后我将思考形成了我区互联网犯罪态势分析报告,得到领导肯定。

  自我成长的路上,少不了前辈的耳提面命。没过多久,我院分管副检察长要求我对全院检察建议书的制发和反馈情况进行分析。检察建议的内容是否是在说“外行话”?接受建议的单位整改效果有何共性和个性?……所学专业单一,我就抓紧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管理学等众多学科知识,最后整理出一份沉甸甸的分析报告,在检委会上获得一致认可。

  一个分析报告结束了,另一个分析报告接踵而来。检察官释法说理工作是日常监督的重要一环,目前释法说理情况如何?我的分析报告能不能引起业务部门的共鸣,激发他们一起做些改变?这一次,我不再闭门写报告,而是走出办公室,听检察官讲问题、听部门负责人谈难处,共同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形成的报告,还邀请人大代表来共同会诊,共商对策。最终我院形成《进一步加强检察官释法说理能力的若干意见》。

  咬定青山不放松,持之以恒求精进。经过前几年的积累,我领悟到只有对因果关系进行量化分析,才能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我决定将这个方法用在接下来的课题“基层检察院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情况”分析中。高等数学、概率论……用数学的方法来回答社会科学的问题,这是我给自己设定的小目标。

  本期同题上海篇

  文稿统筹:本报记者林中明 通讯员张敏

  [责任编辑: 冉剑侠]

  编辑:万晓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