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通江县副县长郭红梅很关心未成年人,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她说:“巴中是川陕革命老区、是红军之乡,但是巴中农村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很不完善,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效果力不从心……”为此,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她提出了“把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体系能力建设纳入国家‘十三五’儿童福利服务保障体系规划”的议案,并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四点建议。
郭红梅的建议得到了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的充分肯定,其相关理念也被新华网等媒体广泛宣传。与此同时,巴中市检察机关积极响应郭红梅代表的建议,主动参与构建全方位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
2016年,巴中市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导主抓、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共同参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体系,通过部门联动衔接、内部沟通协作等机制,积极打造警示教育、检校共建平台,深入开展“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行动”“关爱留守儿童”等活动,观护效果良好,社会反响热烈。
对于巴中市检察机关推进构建未成年人保护体系的努力,郭红梅一直很关注。2015年以来,该市检察机关积极运用“互联网+检察宣传”模式,借助“两微一端”新媒体,推送未检信息近百条。郭红梅介绍说,她加入了巴中市检察机关创建的全国人大代表微信联络群,经常看到大量反映检察工作的信息,同时,她也经常收到“向人大代表汇报工作”的手机短信。
通过这些渠道,她了解到巴中市检察机关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确实很给力。比如,巴州区检察院就创建“巴山阳光工作室”,探索创新出未成年人异地社会调查、观护帮教机制,积极开展涉罪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监督考察和救助工作,特别是为留守未成年人主动联系民政、教育、卫生等部门,在生活、就学、心理等方面申请司法救助、心理辅导等措施,多方面、多角度对留守未成年人进行救助,帮助其健康成长,预防其重新犯罪。同时,巴州区检察院还广泛开展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活动,送法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不断提升辖区内未成年人法律意识。
2014年以来,巴州区检察院共对35名涉罪未成年人不起诉,9名附条件不起诉,其中4人考取了大学,无1人重新违法犯罪。郭红梅说:“我也是一位母亲,我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幸福、健康地成长。巴州区检察院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看到了他们的专注和付出。他们为大巴山中的孩子们披上了一件法治保护外衣,呵护他们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