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男青年池某玩水时溺水失踪,7月1日记者见到了池某的几名同学,“我们陪着打捞队在湖边守候了一晚上,1日凌晨4点40分池某被打捞上来,我们与池某的父亲及其亲属联系,打了56个电话,可对方就是不相信。” >>>新闻细读
儿子溺水身亡,父亲接到通报认为对方是骗子,分别给池某堂哥、表哥及表姐打电话,其他亲属的第一反应都是质疑。“56个电话”背后凸显的是重重壁垒。
第一是信任壁垒。诚然,现在骗子利用手机、QQ
等即时通讯工具诈骗的事例随处可见,但是告诉其亲属溺水要其来赶快见上最后一面,却并未索要钱财,而且持续不断地拨打,显然与其他诈骗案件不同,但是其家人依然不信,“56个电话” 背后是典型的社会信任度下降的体现。由于社会信任度下降,人们多处于焦虑不安的心态,辨别能力也随之下降,以至于真假讯息混淆难辨。
第二是安全壁垒。不是池某家人太执拗,而是现在骗子太猖狂。你信任114,骗子公司的名称赫然在目;你信任警察,冒充110电话骗取钱财的新闻屡见报端;你信任网络百度,骗子可以不断刷新搜索频次……通讯公司网络公司等部门倒卖公民信息的事件早已不是新闻,而骗子利用“即时显”掌握机主亲友信息“广撒网”的诈骗伎俩也早已被群众所熟知。“56个电话”其实是人们对自身信息安全不确定状态下的自我保护,我们在唏嘘的同时,筑牢公民安全信息保障,给民众提供足够的安全感,严厉打击诈骗犯罪分子,是减少“56个电话”烦恼的直接途径。
第三,“56个电话”背后其实是不敢相信。据报道,池某的母亲才去世,住在农村的父亲还没缓过神,辛辛苦苦省吃俭用供着唯一孩子读书,现在突然一下溺水身亡,你叫他如何禁受得起?在他一遍遍否定池某同学电话的时候,其实是从心底里宁愿相信这只是一个谎言。在老人偏执的背后,我们无法想象失去妻儿的农村老人如何度过失去唯一精神支柱的时光?确认消息之后,电话那端老人的嚎啕大哭,何尝不是愿望破灭之后的痛苦和绝望?谁来安抚他破碎的心灵和贫困的生活,给他养老送终?而这是人们往往忽略掉却客观存在的现实。
池某的意外离去,使学校失去一个学子,父亲失去了儿子,世上多了一个空巢老人,平添了多少叹息和追问。“56个电话”呈现太多问题,需要整个社会通力合作,给出解决之道。(斯涵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