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重需求讲实效向基层延伸监督触角
2018-01-31 16:17:00  来源:检察日报

  近年来,河南省巩义市检察院在案多人少的情况下,积极探索检察职能向基层延伸新模式,以“流动检察车、检察联络室、派驻产业集聚区检察室”建设为依托,切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推动检察工作创新发展,初显成效,检察机关司法公信力得到明显提升。

  利用流动检察车,打造“车轮上的检察院”,实现巡回工作“零距离”。巩义市检察院投资100多万元购置流动检察车,车内配备移动检察业务对接平台、移动便民信息服务平台和移动法治宣传平台等,集法律宣传、法律咨询、视频接访、受理举报、案件查询等功能于一身。群众在流动检察车内通过视频接访系统,实现点名接访,检察长或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可以在控申接待室与当事人“面对面”交谈,了解情况,解决问题。流动检察车到乡镇、村庄或农村集市巡回检察前,一般先由当地联络人员先行通知,以便发挥更好的效果。流动检察车快捷便利,可以弥补固定派驻检察室较少的不足,更加便利群众。自今年3月份设立流动检察车以来,已开展巡回检察工作32场次,累计受理举报、控告、申诉线索70余件,接受群众法律咨询3000余人次,向自侦、侦查监督、公诉、民行检察等业务部门分流转办45件案件线索,现场答复25件。经审查上述线索,立案贪污贿赂案件3件8人、渎职侵权案件2 件5人,监督公安机关立案3件3人,提请民事抗诉案件2件,有效发挥了接访处访的“第一窗口”作用。二是统筹调配下访人员。综合考虑不同区域、不同群众的法律需求以及一定时期的社会关注热点等因素,由控申部门牵头制定下乡巡回工作计划,从各主要业务部门抽调检察人员,由一名班子成员带队参与流动检察车巡回工作。三是巡回工作常态化。坚持“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工作理念,在本院控申接待大厅电子屏提前公告巡回时间、地点,也让巡回检察所在乡镇人员协助提前通知当地有关部门、人员,利用农村集市、举办大型活动等时机,到巩义市20个镇、街道办开展巡回下访,通过带案下访、宣讲法律、现场视频接访等方式,让群众控告申诉渠道更为畅通、便捷。

  将检察联络室打造成“群众家门口的检察院”,实现辖区工作“全覆盖”。为满足群众司法服务需求,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巩义市检察院在全市各镇、街道办、重点企业设立检察联络室。一是联络室建设采取统一设计、统一标示、统一牌子、统一制度,确保规范。二是基于检察人员紧张的现状,每个联络室由所在镇、街道办或重点企业选派一名业务骨干负责联络。三是各镇、街道办、重点企业均确定一名分管综治工作的人员为联络员,定期排查,及时全面掌握本辖区涉检信访信息,将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截至目前,全市20个镇、街道办、5个重点企业均建立了检察联络室,基本实现全覆盖。制定《检察联络室工作职责》《检察联络室公约》《检察联络室工作纪律》等制度,规范检察联络工作,实现检察工作与群众工作的深度融合。今年以来,巩义市检察院通过检察联络室累计受理群众举报、控告、申诉案件线索50余件,经审查,立案贪污贿赂案件3件7人、渎职侵权案件2件2人,提请民事抗诉案件1件。

  建立派驻产业集聚区检察室,实现服务工作“定制化”,为企业发展打造良好法治环境。巩义市检察院针对产业集聚区企业众多,辐射功能强、法律服务需求量大等特点,建立派驻产业集聚区检察室,提供良好法律服务:一是定期组织控申、预防等部门到企业调研,结合控申检察等职能出台规定,确保服务规范化。二是选派业务骨干到派驻检察室定点工作,开展清单式服务,让来访企业对检察机关管辖范围、控申接待流程、所需资料一目了然。三是根据不同企业来访诉求,实行“谁接待、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严格落实责任。针对企业反映的疑难复杂问题,由检察室人员定期收集上报处理。今年以来,派驻产业集聚区检察室累计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350件次,提供行贿犯罪档案查询500件次,受理涉企举报、控告、申诉案件线索15件。经审查,立案查办贪污贿赂案件2件4人、渎职侵权案件2件3人,监督公安机关立案5人,提请民事抗诉案件1件。

  (作者为河南省巩义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编辑:施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