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全面从严治党的首位,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不断加强、持续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等各项建设,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些论断丰富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新内涵,提升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境界。
一、鲜明的政治自觉是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思想前提
政治自觉最直接反映出党员个体对党的根本任务和基本宗旨的认识与把握程度,体现出的是中国共产党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精神觉悟和思想境界。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矢志不渝地追求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这种高度的政治自觉是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之上,持之以恒地对革命、建设和改革进行理论创新,并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的结果。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客观上要求全党和每个党员必须自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把坚持改革开放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全面落实党的基本路线。
正是基于高度的政治自觉,党的十九大为中华民族谋划了未来30多年的宏伟蓝图。只有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党员意识,自觉用党章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只有具有这种高度的政治自觉,不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才能不忘初心、奋勇前行。
二、成熟的政治纪律是实施党的政治建设的制度保障
政治纪律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为方面必须遵守的规矩,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根本保证,是保持党的纯洁性和战斗力的力量源泉。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团结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走向胜利,靠的就是铁的纪律。在各种纪律当中,政治纪律是首位的。一旦政治纪律成了摆设,就会形成“破窗效应”,党的章程、原则、制度、部署也会丧失严肃性和权威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加强党的全面建设,坚决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就要推动全党尊崇党章,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层层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的任何组织和成员,无论处在哪个领域、哪个层级、哪个单位,都要服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凡属部门和地方职权范围内的工作部署,都要以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为前提,做到令行禁止。要始终把纪律挺在前面,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必须牢牢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确立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坚持政治建军、依法治军。随着中央八项规定、《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颁行,以及党的十九大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政治纪律的日益成熟和不断完善。
三、巩固的政治安全是党的政治建设的思想防线
政治安全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发展道路和意识形态领域免于内外各种因素侵害和威胁的客观状态。
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在全党构建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危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
巩固的政治安全,来自于全党坚决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领导权和主动权。
巩固的政治安全,来自于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更加自觉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
四、与时俱进的政治发展是党的政治建设的实践根基
政治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矢志不渝地坚持,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不懈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形成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
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不仅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拓展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途径,而且还对深化党的政治建设,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培育了坚实的实践根基。
五、理性的政治自信是提升党的政治建设的力量源泉
政治自信源于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深刻认知,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这是自近代以来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的先进分子、仁人志士矢志不渝、不懈努力而得出的正确结论,限于各种原因只有中国共产党完成了这一伟大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应该倍加珍惜、充分自信。同时还要认识到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同志要时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不可盲目乐观、急于求成。
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所有这些成就极大地增强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中国的实践证明,治理一个国家,推动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并不只有西方制度模式一条路可走,各国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来。世界上不存在适用于一切国家的政治制度模式。照抄照搬别国的政治制度行不通,会水土不服,会画虎不成反类犬,甚至会把国家前途命运葬送掉。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拓展了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一种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六、崇高的政治理想是党的政治建设的引航灯塔
政治理想是人们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过程中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崇高政治理想不仅在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政治理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并为之不懈奋斗。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总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人民群众意愿和事业发展需要,提出富有感召力的奋斗目标。
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持续推进,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开辟,提升了社会主义的新境界,到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这一伟大进程中,不断发展壮大中华民族,持续引领、推动世界人民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推动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充分促进世界文明多样化发展,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只有在坚定不移地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始终以崇高的政治理想不断矫正前进的方向,才能最终完成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