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理论新视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学习十九大报告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思想
作者:姚桓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党的十九大报告不仅绘制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而且把党的领导和自身建设作为完成宏伟蓝图的战略举措和保证,明确提出,“打铁必须自身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党的建设的措施,从严治党成为贯穿其中的主题词,也是党领导人民完成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关键环节。
一、科学、辩证地分析党的建设形势,进一步坚定从严治党的信心和决心
对党的建设形势进行科学辩证的研判,是采取正确战略的首要问题。十九大报告正是体现了这一思想,报告肯定了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党取得的成绩,指出,十八大以来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坚决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全党尊崇党章,增强“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贯彻新时期好干部标准,选人用人状况和风气明显好转;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深入推进;贯彻中央八项规定,严厉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在此基础上,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了这些成效具有长远的、根本的意义,即党勇于面对党面临的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党群关系明显改善,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
在肯定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十九大报告还指出,党面临的“四大”考验是长期的和复杂的,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是尖锐的、严峻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正是科学、辩证地分析了党的建设形势,使我们坚定了继续推进从严治党的信心和决心。
二、从人心向背和完成历史使命的高度认识问题,增强从严治党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十九大报告再次重申中国共产党对执政地位和执政使命的认识: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只有以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深化标本兼治,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才能跳出“历史周期律”,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上述振聋发聩的语言是中外历史经验的宝贵凝结。“得人心者得天下”,历史上许多政治家都意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但是历史的、阶级的局限使其政权不可能真正反映人民的利益,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不可避免地和人民群众处于日益尖锐对立状态,最终被人民所推翻。新的统治者同样不能从根本上接受教训,因此历代统治者都没有能够跳出“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历史周期律。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先进政党,但是先进的政党对腐败并没有天生的免疫力;党执政后同样要经受权力的考验。党执政时间久,党员数量多,经验丰富,是好事,另一方面长期执政也容易使人沉醉于既有的成就和胜利,产生精神懈怠、意志衰退、创造性下降等问题,各种矛盾积累激化,在一定外部条件下爆发,会威胁党的执政地位。从党面临的任务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迫切需要提高党的领导能力、执政能力,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更繁重了。在党的组织方面,在改革开放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年轻干部已经成为干部队伍主体,如何使党的优良传统薪火相传,不在代际更迭中遗失,也亟待解决。因此现阶段在从严治党这个根本性问题上,不能有丝毫动摇,此时此刻强调从严治党,反映了党对现实状况的清醒估计,反映了对完成执政使命的高度自觉。
三、从系统的、发展的观点出发,提出极其重要的战略思想: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十九大报告对从严治党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方针,作出了周密的部署。这就是: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个方针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思想,体现了“全面”和“纵深”的要求。
其一,在党建布局上,把从严治党看作党的建设的系统工程。明确了六项建设,发展了以往党的建设“五位一体”的思想。十九大报告的概括突出了政治、制度、纪律三大要素。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都有一个带有根本性的政治方向问题,因此各项都需要政治建设来统领。各项建设是密切相连的,都要以制度建设去保证、落实,制度建设是贯穿在其它各项建设之中的。十九大报告用“纪律建设”阐述“反腐倡廉”建设,不仅包括了反腐倡廉的要求,而且对指导工作更具体、更有针对性。十九大报告的概括是全面、科学的,体现了理论逻辑。在这个方针指导下,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纪律和制度为保证,各方面建设都可以真正作到从严要求、从严检查、从严落实,体现了从严治党的全面性。
其二,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从严治党的目标。这个方针不是仅仅限于反腐、遏制不正之风,而是从完成历史任务出发,提出更高的管党治党目标,即党的建设要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建设,使党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从严治党,不是为严而严,作为党的建设指导方针,从严治党是服务于党的远大理想和政治任务的。从严治党的目标是多方面的,是为了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使党能够自我革命,具有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能力;是为了使党与时俱进,走在时代前列;是为了密切党群关系,打造“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的命运共同体。这样的目标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提出来。所以,从严治党决不能停留和止步,必须向纵深发展。
四、坚持问题导向,以扎实有力的措施落实从严治党要求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关键在于落实。针对落实从严治党任务中存在的问题,十九大报告突出强调了这些方面的重要思想。
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要落实到提高党的自我净化能力上。先进的共产党是有自我净化能力的,只有采取得当的措施,这种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出来,这里一个重要举措就是监督。党和人民赋予干部以权力,对其是信任的,但是信任不能代替监督,权力离开监督,就可能异化为谋私手段。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监督”,内容丰富,包括党的自我监督和群众监督,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同级的相互监督,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等等,核心是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目标是构建一个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
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从严治党不是把党组织、党员干部管死,而是管住、管好、管活,管出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管出战斗力。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发挥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历来是一致的。从严治党具有约束和激励、保护的双重功能。对于不遵守纪律、违反党纪的种种行为,是强有力的约束;对于有事业心、责任感,立志要在改革开放中为人民建功立业的党员干部,也是一种保护和激励,因为它可以净化党内的政治生态,消除“潜规则”,克服“逆淘汰”,有助于形成“能者上、平庸者下”的环境。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守住纪律底线,就能抵制各种诱惑,不会犯错误,不会“出事”。十九大报告还进一步提出,对干部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只要正确理解和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方针,就一定能在严格纪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作到朝气勃勃又纪律严明,达到从严治党的最佳境界。
把严的标准、严的措施贯穿于管党治党全过程和各方面。十九大报告对干部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严格,提出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党章还把“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作为对干部的基本要求提出来。在抓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同时,也要求使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基层,落实到每个党组织、落实到党员。这方面有许多要求,包括:在党员队伍建设上,发展党员必须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在党员义务方面,增加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要求,提出稳妥有序开展不合格党员组织处置工作;在基层组织建设上,要求教育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等等。
总之,按照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举措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必将使全党在政治思想上更加团结统一,组织行动上更加一致,完成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
(作者系北京市委党校教授、全国党建研究会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