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战“疫”一线的检察故事
2020-02-29 09:48:00  来源:检察日报

  武汉:战“疫”一线的检察故事

  勠力同心 勇守江城

  心中的微光

  【武汉:硚口区检察院】

  “小伙子,辛苦了,谢谢你!你们在这里要做好防护,千万保护好自己啊!”2月13日凌晨,在踏上转运至定点医院的客车前,一位戴着口罩的老人艰难地转身,对一个青年人叮嘱道。

  这是发生在武汉现代女子医院集中隔离点的一幕。从防护服上歪歪扭扭的署名,得知这位看不清面容的青年人叫林亮,他是武汉市硚口区检察院的一名干警。

  林亮与老人相识于4天前。老人和老伴都因疑似感染新冠肺炎被送到隔离点,被确诊后,老伴先一天被送往定点医院治疗,老人因担心自己和老伴不会被送往同一家医院而焦虑不已。得知情况后,林亮不断安慰老人,并联系区防疫指挥部,协调将这对老夫妻送往同一家医院。得知自己即将见到老伴,老人在离开隔离点时,特意从工作人群中找到林亮,对他表示感谢。

  2月7日晚,林亮和院里的其他4个同事组成工作组,来到该隔离点,全面负责患者的接收安置、医护人员的接送保障、分批检测、人员转运、物资供应、卫生秩序维持及各项沟通协调工作。短短几天时间,工作组就把隔离点的情况摸得门清,干起事情来井井有条。

  “206房间的灯泡坏了,已联系师傅 8 点更换!”“405、409 房间的两名患者核酸阳性、高烧不退、症状加重,10点已经上报上级部门,请求立刻入院治疗,一会儿再催一遍!”“208带着8岁和5个月小孩儿的那对夫妻,男方确诊,女方疑似,一家人若分开,孩子无人照料,怎么办?请上级领导给个意见。”……来这里工作时,工作组特意准备了一本厚厚的工作日志,几天时间,上面已经密密麻麻记满了各项已办、待办事项,按照时间和紧急程度分类,事无巨细,特别重要及需要加急办理的还会用红笔、星标备注下来,这样即使经手的组员换班休息了,接班的同事也能保证工作进度。

  患者房间的垃圾收集转运、疑似重症患者的就医转院、隔离点各项设备的运行更换、医疗物资的重组保障、核酸样本的及时送检……任何一样落实起来都不容易,都是一项大工程,工作组总是细心安排、快速落实。除去日常事务外,每天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组员们通常一天只能休息四五个小时。

  “累是肯定的,但是只有我们提高效率,隔离点的病人才进得来、出得去!”在组员们看来,很多问题处理得好与坏,在于工作是否积极主动,是否有同理心,多从病人的角度出发,问题就能得到解决。“希望我们能成为照亮他们心中的那束微光,温暖一点是一点!”

  绵薄之力

  【武汉:江汉区检察院】

  2月12日上午10点,下沉社区参与防疫工作的武汉市江汉区检察院干警匡锡强如往常一样在小区出入口值守。突然,一辆电动车从内部直冲而出,临近检查点也没有减速的迹象。

  前一天凌晨,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刚刚发布12号令,要求全市所有住宅小区实行封闭管理。从这天开始,社区值守工作又增加了一项任务,管控出行,严格控制人员流动。

  强行冲岗,事发突然。出言阻止已经来不及了,匡锡强一个箭步跨出,挺身挡在了电动车前。车上三人都戴着口罩,中间夹着个小女孩。“现在实行出入管制,每户3天只允许一位居民外出采购生活保障用品……”匡锡强耐心向对方解释,没想到,话没说完,就被后座女子情绪激动地打断了。“我要买药,现在就要出去。”女子边说,边用手推骑车的丈夫。电动车又启动了,贴着匡锡强的腿往前蹭。匡锡强用手抵住,好言相劝,虽被推得步步后退,却始终挡在车头前。一人一车就这样对峙着,从小区门口僵持到街边。眼见电动车马上就要冲上马路,匡锡强用力抓紧车筐,“买药可以,只能一个人去。”

  匡锡强的坚决阻拦终于“激怒”了女子。“我已经把我老公传染了……”从对方的叫嚷中,匡锡强弄清了事情原委:女子已确诊新冠肺炎,仍然只能居家隔离,现在急着去医院拿药。

  “你先别慌,现在全国各地的医生都来武汉了,肯定会救你的。”相距不足1米、只有口罩和雨衣防护的匡锡强顾不上紧张,继续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你现在出去解决不了问题,只会增加他人感染的风险,增大武汉的防疫压力。你先回去,我来帮你想办法。”

  经过匡锡强反复劝说,女子终于妥协,让老公一个人去医院。看到女子噙泪的双眼,他拿出了手机,安慰她“你别急,我马上打电话落实”。

  确认母女返回后,匡锡强立刻向社区及单位汇报相关情况,社区确认女子所言属实。得悉此事,负责对接该社区的江汉区检察院副检察长邵奇迅速向院党组反映,并把最新情况上报至区应急办寻求支持。

  经多方努力,当天下午,区应急办就近派出应急处置车,将女子及家人分别送往附近定点医院及方舱医院就医、隔离。

  “她的心理压力太大了,一时情绪失控,可以理解。”得知问题妥善解决,匡锡强松了一口气。主动请缨下沉社区的第一天起,匡锡强就开始住办公室,一方面便于准点到达执勤点,另一方面自我隔离确保家人安全。“全国都来驰援武汉,我们更要坚定信心,努力自救,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社区“守门将”

  【武汉:城郊地区检察院】

  “您好,请出示下出入证明,配合测量一下体温。”“师傅,特殊时期还是少出门,注意安全。”

  2月15日,武汉大雪。城郊地区检察院年轻党员姚昊匆匆扒了几口午饭,就忙着“武装”起自己的双脚。一大早,他和“战友”罗志就冒着风雪将新鲜蔬菜送到困难老人家门口,并仔细巡查社区,排查安全隐患。半天下来,鞋袜尽湿。

  姚昊脱下湿鞋袜,剪下废弃防护服的裤腿套在脚上,再用细绳扎住脚尖处,借来社区的拖鞋穿上,赶紧跑去社区门岗替换罗志,好让“战友”吃口热饭。

  大雪簌簌落下,门岗处恰是风道,呼啸的大风吹起身上单薄的一次性塑料雨衣。“小同志,辛苦了,别把脚冻坏了啊!”居民的关心声中,姚昊微笑着坚守关卡。

  同样担当社区“守门将”的,还有同事徐汇言。因所在的社区尚未建好大门,他便找来一辆共享单车挡在路口守门,一站便是一天,累了就坐在单车上稍作休息,直到晚上9点半。

  该院转业军人潘宇航每天早上7点半就到社区值守,为了不给单位添负担,他每天驱车近120公里来回接送同事下沉社区。只要接到消杀任务,他就立马背上几十斤重的消毒喷剂,楼上楼下认真喷洒。有一次,喷剂渗漏,他依然坚持到工作结束,等脱下装备,“战友”们才发现他整个后背的棉服都湿透了。

  尽管手机运动软件提示“安全第一,尽量不外出”,但该院党员贡毅君每天行程20余公里。自下沉社区以来,他和三个“战友”每天在社区全覆盖、不间断巡查,上门排查发热情况,劝说居民戴口罩、少出门,为困难家庭送菜上门、采买药品,力所能及地帮助居民,并将发现的隐患反馈社区,帮助解决。

  面对疫情,“5+2”“白+黑”成了该院每名检察干警的工作常态。为防止对全封闭管理的监管场所造成交叉感染,8个驻监检察室主任主要以电话、短信、视频等方式开展线上检察监督,施行监管场所疫情防控“日通报”,每天与监狱动态会商,及时掌握监管场所全员健康情况,重点了解服刑人员有无确诊、疑似和发热咳嗽等症状,深入研判监狱疫情防控监督工作,并根据各监狱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向其发送疫情防控工作建议。

  “一天的战斗在心跳和忙碌中结束了,我们一定要坚守,一定要坚持,一定要坚决,为幸福美好的家园燃烧全身热血!”贡毅君写在手记中的话语说出了大家共同的心声。

  “我们做的不算什么”

  【武汉:江岸区检察院】

  

  晚上10点,江岸区检察院突击队队员还坚守在医院门诊部,为急诊患者提供转运服务。

  2月16日晚10点半,当武汉市江岸区检察院突击队队员王艺博转运走当天最后一个发热病人,他焦灼的心终于放下了。

  “这个发热病人担心到隔离点后没有医生看管,还担心同样发热在家的妻子不能及时得到医治,不太配合我们的转运工作,情绪非常激动,试图强行逃避隔离。”王艺博回忆当时的情形,“安抚他的情绪后,我们与社区和区防疫指挥部联系,尽全力解决他的问题。”

  经过半小时的沟通和努力,患者的情绪平稳了许多。后来,社区的保运车带着这名患者的妻子来到医院接上他,将夫妻俩一起送往了救治医院。夜幕下,王艺博欣慰地笑了,此时,他已经连续工作了九小时,虽然累,但他觉得值。

  春节前,王艺博本已休假带着妻儿回到河南老家,但工作群里“随时待命”的一条消息让他选择独自“逆行”,大年三十驱车近6个小时返回武汉,大年初三就开始下沉社区参加抗击疫情,同时还要处理部门未办结案件,之后他又主动报名参加发热门诊转运工作,至今奋战在抗疫第一线。

  “看到这些发热病人成功隔离安置,自己也觉得安心了许多。”谈起自己的感受,突击队队员李绍红说,“比起医护人员的牺牲和奉献,我们做的不算什么。”

  每天与发热病人接触,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需要调整和适应。在结束了一天的忙碌之后,突击队队员们会互相鼓励、交流心得,队长盛婷玉会对一天的工作情况进行梳理,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流程,力争第二天的工作更加高效有序,同时还不断提醒大家做好防护措施,并将收集整理的防护要点发到群里,要求大家遵照执行,万万不可大意。

  这支队伍里,有90后的检察新兵、50多岁的老检察、孩子刚满一岁的宝妈……从2月8日接到任务以来,他们一直坚守在汉口医院,已协助接诊病人800余人,转运260余人。“当看到发热门诊的病人一天比一天少时,大家知道,春天就要来了。”该院的突击队队员们共同期盼山河无恙,百花盛开。

  “云提审”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检察院】

  “我宣布,18名犯罪嫌疑人在一天之内讯问完毕,辛苦大家了,谢谢大家的支持与帮助!”2月11日晚,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检察院检察官刘惠,在一个11人的“临时提讯”微信群里发送了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

  2月9日,刘惠受理了一起诈骗案,犯罪嫌疑人达26人。经过前期的提前介入和电子卷宗审查,她认为,该案涉案人数多、案情复杂,必须安排提审。

  为在依法办案的同时严格落实好隔离防控要求,该院领导研究决定,使用院内两间讯问室,再借用辖区公安分局两间讯问室,举全院之力,在一天内完成“云提审”。

  刘惠梳理出10项关键事实证据,并据此拟定18份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讯问提纲。根据以往的远程讯问路径,拟定详细的工作方案,细化到文书在院内打印的时间、讯问室消毒的时间。

  方案有了,各部门开始紧急行动:刘惠所在的第一检察部为讯问主力部队;第二检察部派员参与提审;司法警察大队配合送达法律文书;政治部做好协调并完成用印;司法行政事务管理局(办公室)提前对院内讯问室进行消毒、对设备进行维护……11个人的临时微信群就这样迅速建成了。

  讯问前一天,该院司法警察大队队长熊伟准时送达法律文书;4个讯问组成员对照提纲,抓紧时间讨论、预演。“前往公安分局的几位,一定要带好工作证和制服,注意保暖!”微信群里大家相互打气、殷殷嘱托。

  “我们是检察机关办案人员,现依法对你进行讯问。根据法律规定,对于我们的提问,你应当如实回答,不得做虚假供述……”2月11日,相隔6公里的4间讯问室同时运作,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以4倍的效率完成了一个办案组4天的讯问量,同时做到人员无接触、交流无障碍!

  疫情暴发以来,为确保办案任务的及时顺利完成,该院领导第一时间组织调度,错峰轮班,提前向公安机关了解案件报捕情况,及时与案件承办人沟通协调,做足预案。全院干警齐心协力克服困难,坚守岗位,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营造有利司法环境。

  全家齐上阵

  【武汉:汉阳区检察院】

  “这是拟转方舱的病人名单,麻烦您通知他们做好准备,也确认下病人情况,有变化我们及时调整。”“这一隔离点转运病人的车辆已经出发了,请注意对接,联系人电话是……”“街道半小时后会送3名病人到隔离点,请注意对接。”……

  自2月8日被借往区防疫专班隔离组负责数据统计工作,武汉市汉阳区检察院干警高雨薇每天便辗转在各个微信群里。一天打的电话比过去一年打的还要多,晚上过了12点也不一定能回家,这样的日子已经连续了十来天。

  坐得太久,身体不可避免会有各种疼痛;睡得少,眼睛里也开始有了散不去的血丝,但对高雨薇来说,更大的压力来自于心理上。有天凌晨回家后,她接到一个电话,一个轻症病人病情突然加重,急需转移,多方沟通后终于解决了问题,她却忍不住哭了:“一个数字就是一个人,这是人命关天的事。”

  “跟之前下沉社区比起来,工作强度、工作压力都更大了,每天接触的是各种各样的表格,心里想的都是数字后面的人。”交出去的是表格,也是一个个病人,压力越来越大,高雨薇手上的工作却越来越踏实,心也越来越坚定。

  高雨薇觉得,比起在老家的父母,她所做的真算不上什么。她的父亲是麻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公共卫生科的一名疾控工作者,与所有坚守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一样,他也是距离病毒最近的人。从预检分诊,到流行病学调查和指导、信息报送,再到密切接触者“四保一”以及重点区域随时、终末消杀,她的父亲加班加点,每天像根拧紧的发条,在这场无声的战役中冲锋陷阵。

  高雨薇的母亲在同一家医院的医保办工作。有着20多年临床工作经验的她,虽已离开一线岗位,但依然不退责。“除了落实好简化发热病人、疑似病例入院留观住院手续,保障日常工作有序开展以外,在食堂人手紧缺的情况下,她还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主动去帮忙洗菜、打饭,好让医护人员、病人能够吃上一口热饭菜。”说起自己的父母,高雨薇的声音中饱含骄傲。

  “我们全家齐上阵,相信这场抗疫硬仗一定能打赢!”高雨薇充满希望地说道。

  挨户排查

  【武汉:武昌区检察院】

  武汉市武昌区丁字桥95号洪富楼,老旧小区,共8层,70余户。2月17日,从这里开始,武昌区检察院干警刘朝欣和新入职干警李怡开始了爬楼排查之旅。

  自2月17日起,武汉决定用3天时间进行集中拉网式大排查。一声令下,武昌区检察院下沉9个社区的近40名干警全部行动了起来。

  敲门得用点力、说话得大点声、发音要准确、出发前要少喝水,由于穿戴着防护服和口罩,一天下来,刘朝欣总结了不少经验。“您好,您家里有几口人?”“身体情况怎么样?”一家一户敲门、询问、记录。“难忘的一天,一个月以来第一次步数过万。”2月17日下午5点,刘朝欣在微信朋友圈写道。

  马文婷,该院第五检察部青年干警,自2月8日开始,在辖区白沙洲街长江紫都社区工作。衣服裹得严严实实、戴着口罩,但只要看到一顶小红帽,社区工作人员就知道她又准点来报到了。“阿姨,我是社区的志愿者马文婷,您都还好吧?家里的油米青菜都还有吗?”把门扒开一条小缝,马文婷问道。“身体还好,家里米油还有,青菜不多。”马文婷和社区工作人员在上门看望一户老人时了解到。

  遇到客气的、不客气的、尽力配合的、发完脾气又道歉的,逐户排查的过程中各种情况都有发生,但马文婷感觉到,更多的社区居民对社区工作者态度更缓和了,“知道我们在解决问题,在帮助他们。”

  长江紫都社区共有8000户14个网格,为了做好全面排查,社区建立网络、电话、上门的三重排查模式。“每天要打的电话有几百个,要接的电话也很多。”同样在长江紫都社区支援的干警沈金玲说道,“每天一早出门,晚上回去,没有放假,回家后还要给自己做好消毒、隔离措施。”

  沈金玲是武昌区检察院长江紫都社区工作队的联系人,除了完成自己的工作,她还会每天提醒队员准时和社区做好对接,鼓励大家按要求认真做好每项工作。沈金玲说,“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早日打赢这场防疫战。”

  (文稿统筹:本报记者周晶晶 通讯员郝硕 付静宜 王春晓 余佳 田第潘 张雯琇 李君)

  [责任编辑: 佟海晴]

  编辑:万晓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