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一名老检察官的检察人生
2018-10-31 15:06:00  来源:

  时间过的真快,眼瞅着就要迎来2017年元旦。我从1985年考入检察院,那年19岁,风华正茂,如今年满50岁,今年在检察院工作正好31年。回想这段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岁月,虽然恍若白驹过隙,禁不住发出岁月蹉跎的叹息,但更深刻的感受是无处不在的雨露,组织的熏陶、领导关怀和同事的帮助时常令我心生感恩之情。我成长在检察院,是人民检察培育了我,检察工作的使命促动我心怀大局,追求正义;检察事业的蓬勃发展促使我更新理念,完善自我,带动我克服困难不断走向成熟。我热爱检察事业,深爱着热爱检察事业的人。

  1985年秋,高中毕业的我,有幸参加了全国统一组织的召干考试,考入检察院,从此与检察事业结下不解之缘。工作伊始,我被分配到临沭县检察院从事审查批捕工作,由于检察机关恢复重建刚七年,科室的同事大部分都是军转干部,基本上没有经过法律专业培训,记得当时院里给我们新进人员每人发了一本《刑法学》,我们边办案边学习,遇到困难就及时向老同志请教,经过一年的学习与实践,居然对曾经陌生的检察事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院里只有五辆摩托车供办案使用,还有几辆自行车相配合,骑着自行车上山下乡调查取证,那时全是土路,卷起的尘土遮住了眉毛,寒冷的冬天让人手脚都长了冻疮,有时脚部冻疮溃疡粘住了袜子,回暖之后让人产生一种钻心的疼痒。大概十年后办公状况才有了明显的改观,淘汰了摩托车、自行车,换上了面包车。

  到了1988年12月,经组织安排,我调回原籍,也就是现在的莒县检察院工作,那时全院89人挤在不到120平方米的6间办公室内办公,人均面积不足2平方米,办理自侦案件只能在宾馆租房间。也是在同年,参加全国成人高考,被华东政法学院录取,经过三年成人教育的学习,从而奠定了法学理论基础。回顾从事12年的刑事检察工作,4年的自侦工作,6年的控申工作,9年的纪检监察和检务督察工作,51年的人生沧桑,31年的风风雨雨,我见证了从点煤油灯到节能灯、从骑自行车到坐轿车、从手写笔录到网上办案办公、从人均不到2平米办公到人均100多平米办公、从全院一部办公电话到每间办公室都有办公电话、从黑白照相到数码摄影等等,这些细小的变化充分体现了建国67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的辉煌成就。从事刑检工作期间,办理了大量疑难复杂案件,且每年办理七八件追捕、防错捕错诉案件,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期间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

  整个检察生涯,最值得自豪的算是检务督察工作,记得在2007年7月,秦林玉检察长钦点我调研检务督察工作,临危受命,在赴黄岛等地考察调研的基础上,陆续出台了《莒县人民检察院检务督察实施办法》和《莒县人民检察院检务督察实施细则》,秦林玉检察长带领党组一班人亲力亲为,当年,上至检察长,下至一般干警,被通报批评30余人,通过严督实查,莒县检察院各项检察工作蒸蒸日上,达到了建院以来历史巅峰,2008年莒县检察院被省检察院荣记集体一等功,被高检院授予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山东电视台综艺频道以“春天的号角”为题进行了长达30分钟的报道。

  “问渠安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参加工作以来荣立三等功一次,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任检察长的正确领导和新老同志的鼎力帮助,离不开广大党员的模范带头,这就是党的先进性,她就在我身边熏陶着我,吸引着我,培育着我不断成长。

  不经风雨难见彩虹,峥嵘岁月才显风流,人生并非一帆风顺,可谓酸甜苦辣无所不有。在全省检察机关司法改革之际,我以“我的检察历程”为题奉献给大家。感恩领导的培养、同事的帮助以及不断完善的检察机制。坚忍不拔、辛勤工作,是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检察事业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所以坚守在检务督察岗位上,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会保持一颗对人民检察的赤诚之心,我坚信,只要心怀大局、勤奋进取,就能不断克服困难,走出彷徨,取得新成绩,做出新贡献。

  (作者单位:山东省莒县检察院)

  编辑:施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