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山东德州陵城区检察官高胜英获"孝亲敬老之星"称号
2018-10-24 08:55:00  来源:

  高胜英

  正义网德州2月9日电(记者 卢金增 通讯员 吕兆敏 高忠祥)2月1日,在第六届“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中,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检察院55岁的内退检察官高胜英,荣膺全国“孝亲敬老之星”荣誉称号。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孝敬父母不只是责任,更是报恩。”当别人称赞高胜英是个孝子时,他总是这样淡然回应。

  父亲患病,他把“家”搬进医院

  2012年6月,高胜英九十高龄的父亲突发脑血栓,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右半身瘫痪,大小便失禁,失去了语言和吞咽能力,只能靠鼻饲管进食,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为了贴身照顾父亲,自老人入院时起,高胜英便再也没有回家住过。

  为了保持营养均衡,他查阅了很多资料,并请教医院的营养师,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见人就打听怎么照顾这类的病人。根据医生和朋友们的建议,他将煮熟的鱼肉、虾仁和有利于消化的各种蔬菜,通过料理机打碎配上奶粉、黑芝麻糊等营养品,通过鼻饲管给父亲进食。父亲胃口小,为促进消化,他将一日三餐改为五餐,做到少吃多餐,定时定量。

  时至今日,由于膳食搭配合理,进食规律,老父亲的体质没因常年卧床而衰退。每次进行检查时,各项营养指标都达到正常人的标准。“一个长期靠鼻饲进食的病人身体状况这么好,真是不可思议。”在医生们看来,90多岁的老人中风后达到这样的状态实属难得。

  守护三年,他成了医学常识“百科书”

  “脑血栓后遗症的治疗主要是护理和康复训练,而对卧床老人生命最大的威胁就是肺炎、褥疮和尿路感染。”面对有相同经历的病患时,高胜英从不吝惜自己的经验,耐心的告诉他们该注意哪些问题。照顾老人四年,他把自己修成了一部医学常识的“百科书”。

  在几年的护理时间里,高胜英总结出了“一勤、二多、三常”的护理方法。勤给父亲翻身,白天一小时一次,晚上三小时一次,这样保持肢体的血液畅通,避免褥疮的发生;多拍背、多按揉,减少发生肺炎的风险;常喝水、常清洗、常换接尿器。在他的护理下,父亲从来没有生过褥疮,也总是保持最好的卫生状态,少吃了很多苦。

  为了配合康复训练,高胜英学会了吸痰机、排痰机、超声波雾化机、紫外线消毒机、站床等各种医疗器械的操作方法,积极配合医生逐步加大康复训练的力度。每次省院的专家来巡诊时,都对老人的恢复状况和顽强的生命力赞叹不已。而这,正是高胜英日夜精心护理的结果。

  在外过年,他说父亲在哪儿哪就是家

  患病初期,看到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出生入死的老父亲,如今只能消沉的躺在床上被人照顾,高胜英知道父亲的心里肯定不是滋味。为了不让老父亲感到难受,他想着法的跟父亲沟通,激发老人的生存欲望。

  他回想起父亲参加革命时的动人故事,一有时间,就趴在父亲耳边讲给他听。有一次,他讲了一段父亲抗日战争时期打鬼子的趣事,父亲听着满脸带笑,虽不能说话,却不住的点着头。从此,他天天在床边讲述父亲的往事。在他的带动下。妻子和儿子也时常找一些话题与父亲沟通。

  冬去春来,他们一家人陪伴父亲在医院已经度过了两个春节。羊年春节即将来临,有人问他回家过年吗,他笑着摇头说:“在哪儿过年无所谓,父亲在哪儿,哪儿就是家。”

  编辑:施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