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次讲堂,人人都可登台成为老师。这种现象不是出现在某个学术研究机构,也不是出现在某个文化沙龙里,而是发生在大连庄河市人民检察院里。年初以来,该院以“走出去,共同学”为基本思路开办了职业能力建设庄河讲堂,每周五下午两点准时开讲,讲课人员都是该院的干警,讲课内容既有检察理论和实务也有人文社科类知识。
一方面,该院组织外出学习归来的干警为大家讲授学习所得,实现培训效果最大化。政治处干警隋清淼,前不久参加了检察日报社举办的通讯员培训,培训期间,她把老师讲得每个知识点都认真记录了下来,并用手机将课件都拍了下来,培训班的其他同学都问她为何学习如此认真,她笑笑说“我要回去讲课啊!”。培训结束回院后,该院立即举办了一次“如何写好外宣材料”的讲堂,她将培训期间所学的所有内容与全院干警进行了分享,引起不小轰动,讲堂结束后,干警们结合工作实际撰写了数十篇通讯稿件,并彼此交流,极大地促进了该院宣传工作的开展。该院主管政治工作的副检察长刘英华说:“写好外宣材料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总结,两小时的讲堂并不能提高太多能力,但是我们通过讲堂在全院范围内形成了人人善于发现工作亮点,善于宣传这样的一种良好氛围,这是最宝贵的”。
另一方面,干警可根据自身所擅长的研究领域报名讲课,即使是读了一本好书有较深体会,也可以登台,达到“一人学习,全员共享”的学习效果。政治处负责从众多报名的干警中统筹安排,“每周报名讲课的干警都是三四个,我们要根据其讲课内容、质量择优安排讲堂,难以取舍的就要安排到下周开讲,现在政治处已经成为职业能力建设庄河讲堂的“教务处”了!”该院政治处主任刘大刚介绍到。王强,是2013年刚考入该院的年轻干警,大学期间,他一直对哲学感兴趣,今年5月,该院举办了一次名为“中国哲学简史介绍”的讲堂,由王强作为老师讲课,课上,王强以生动的举例,诙谐的语言介绍了中国哲学发展的历程,全院干警反响强烈,纷纷购买哲学类书籍研读。类似这样的人文社科类讲堂,该院已经安排了8次,涵盖领域包括中国古代史、近现代文学、哲学以及自然地理等,提高了全院干警的人文素养,培育了检察工作人员的人文情怀。
该院政治处主任刘大刚介绍:“我们院共有干警近百人,每人讲一堂课,就是近百堂课,也可谓是百家讲坛了”。干警参训,归来讲课,达到了“一人参训,全院共享”的培训效果,干警学习有所体会,登台与大家分享,实现了“一人学习,全员共享”的学习效果,依托这小小讲堂,没有名师、专家,该院却在一次次举办讲堂过程中逐步打造出学习型检察机关,锻造出一支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的检察队伍。
(作者系辽宁省庄河市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