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网泰安7月20日电(记者卢金增 通讯员滕孝海)草坪上树立着形似利剑的泰山石,方正敦实的办公楼状如“山”字,蕴含执法如山的工作理念,进入办公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责任重于泰山”的镏金大字……夏日,记者走进泰山脚下的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检察院,真切感受到检察文化热浪扑面而来,引人入胜。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岱岳区检察院在检察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掘泰山文化的时代内涵,提炼出符合工作发展需要的检察精神,并在此指导下,进一步丰富了管理文化、行为文化、物态文化,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岱检文化”品牌。
教化无声铸造“思想熔炉”
“我们在泰山文化中提取登攀、担当、和谐、进取等精神元素,相应选取十八盘、石敢当、姊妹松、探海石等景观和传说作为载体,提炼出‘岱检四种精神’。”在岱岳区检察院近600平方米的检察文化集中展示区内,该院检察长姚红秋向记者介绍说。
挑山工赤膊攀登十八盘、按剑而立的泰山石敢当、相依生长的泰山姊妹松、探身山外迎接旭日东升的探海石,作为“岱检文化”的核心,以“岱检四种精神”为主题的雕塑群已经成为该院检察文化的缩影和写照,让来这里参观学习的每一位检察官,深切感悟泰山文化与检察工作相结合迸发出的精神力量和自己肩头的责任与使命。
“七一”前夕,该院组织全院干警到检察文化展示区集中接受检察文化教育。“这些雕塑就像是一把把精神火炬,置身于这样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我们都能感受到检察精神的感召……”今年被评为“岱下先锋”共产党员的干警小郭感慨地说。在一尊尊壮美的雕塑前,很多干警都驻足思考。
小许和其他3名干警是今年新招录进院的公务员,他们上班后的第一件事是学习检察文化,“我一定要发扬‘十八盘精神’,在工作中不怕吃苦,顶住压力,把每一起案件都办成‘铁案’。”小许被安排到反贪局办案岗位上工作,他站在象征“十八盘精神”的雕塑前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为了让“岱检四种精神”入心入脑,该院注重把精神文化的培育渗透到工作中去,帮助干警潜移默化地接受,并自觉服从这些精神文化的引领。制定工作目标、主题教育活动、业务培训和评先树优等活动都与这些检察精神“精准对接”。
“‘岱检四种精神’为核心的精神文化是生命的氧吧、思想的熔炉和工作的加油站,让我们从中汲取奋发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营养。”刚刚在全市公诉业务大比武中载誉归来的女检察官袁婷在与年轻干警交流时这样说。
制度建设助文化“成功着陆”
“如何解决文化与工作“两张皮”的问题,使检察文化真正发挥软实力作用?”面对记者的提问,岱岳区检察院副检察长杨荣孝回答说:“我们通过制度建设,较好地实现了检察文化由虚到实的转变。”
岱岳区检察院着力构建落实检察文化的制度体系,促进文化与工作的深度融合。“业务尖子、办案能手评选办法”、“精品案例评选办法”、“民生检察服务热线联动机制”、“和谐科室、和谐家庭”创建活动、“创新课题申报奖励机制”……一系列制度机制把精神文化从字面转化为行动,落到实处。
精神文化引导着管理文化建设。该院借鉴“木桶定律”、“斜坡球理论”、“篮球架定律”、“热炉法则”和“棋子定律”等5种管理理念,指导管理制度建设。根据“木桶定律”,该院开办了“岱检文化大讲堂”,制定了“导师制”检察官教检察官培训制度,不让一个干警掉队,实现干警全面发展,工作整体推进;在“篮球架定律”的指导下,制定各科室创先争优的目标和奖惩办法,鼓励干警积极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5种管理理念成为了该院制定管理制度的“导航仪”,使每一项管理制度都有了理论支撑。扎实的管理文化建设有效促进了执法规范化建设,提升了队伍管理水平。
文化品牌提升工作业绩
“岱岳区检察院的文化建设有声有色,效果显著,走在了全区前列。”岱岳区人大代表郗树忠在年初人代会分组讨论检察院工作报告时说。
如今,岱岳区检察院特色鲜明的检察文化已经名声在外,系统内外很多单位慕名前去参观交流,“岱检文化”逐渐成为一个响当当的文化品牌。2011年5月,岱岳区检察院被山东省检察院确定为“全省检察文化建设示范院”;去年10月,“岱检文化”被岱岳区列为全区重点文化建设项目。
去年底,该院举办了以“检察文化引领创新机制”为主题的理论研讨会,邀请专家教授、部分泰山文化学者共同为检察文化建设出谋划策,全院干警也积极撰写研讨论文30余篇,把该院检察文化建设推向深入。
浓郁的文化氛围换来的是工作业绩的大幅提升。2011年,该院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和“全国检察机关文明接待室”,当地党委作出了向检察院学习的决定,并召开了表彰大会。文化的引领作用成效明显。
“今后,我们会以‘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引领检察文化建设,进一步拓展、深化和丰富检察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为检察工作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姚红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