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重庆市永川区检察院文化建设侧记
2018-10-09 09:30:00  来源:

  “演”出亲和力“学”出推动力“唱”出凝聚力

  ——重庆市永川区检察院文化建设侧记

  “检察官艺术团”——“演”出来的文化亲和力

  “我出5000块钱请你们演一场,怎么样?”

  12月13日,重庆市永川区仙龙镇,一场普法题材的文艺演出,赢得了台下农村群众的阵阵掌声。散场后,不忍离去的群众纷纷上前“围观”演员。有位老婆婆甚至想花“大价钱”请他们在儿子婚礼上演一场。

  其实,台上的演员并不是什么“明星大腕”。无论小品《反贪局长》里的“铁面包公”,还是舞蹈《天路》里的“藏族女孩”,他们一个个不过是永川区检察院“检察官艺术团”的普通干警。

  虽说普通,十来人的艺术团里却“藏龙卧虎”。青年干警王储多才多艺,一人身兼小品、快板、舞蹈四个节目;杨炯虹是团里的“台柱子”,新疆舞、藏族舞、傣族舞、西班牙舞,样样拿手;老同志李正跃有川剧团的“底子”,他的二胡独奏《万马奔腾》颇具专业风范……

  记者了解到,2007年成立至今,该艺术团已深入区内的镇街村社、职业院校等演出50余场,观众累积达2万余人次。永川的许多乡村院坝、大街小巷,都留下了艺术团成员活跃的身影。而他们收获的,是与群众打成一片的文化“亲和力”。

  对这种文化“亲和力”的意义,该院控申科干警刘浩感触最深。他回忆说:“我们在一次搞街头法制宣传活动时,在一边跳舞的老太太们周围挤满了群众,自己手里的宣传资料却成了无人问津的‘鸡肋’,没发出去几份。”

  小小的尴尬启示颇大:法制宣传要对上普通老百姓的“口味”,执法办案式的“冷面孔”不能要,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少不了。

  为此,该院决定成立“检察官艺术团”,用群众喜闻乐见、生动易懂的艺术形式宣传法制。于是,一个个法制小故事,一幕幕检察工作场景,被揉进了艺术团演出的小品、滑稽快板和歌曲里。

  “这样的宣传反响果然很好。群众在欢声笑语中自然而然受到了教育,法制效果也水到渠成。”该院检察长张明友如是说。

  “书香永检”——“学”出来的文化推动力

  作为一株伸出院墙,“垂”到基层的文化之花,“检察官艺术团”的芬芳绽放,“根”在该院检察文化的软实力上。

  当我们步入永川区检察院一楼大厅,画卷般的文化长廊便展现眼前。随着我们的脚步行走,镌篆着“永检人”追求“尚忠、守正、求精、务实”精神的一幅幅精美图片,一篇篇锦绣文字随之流动,沁人心脾,振奋精神。院史墙上,油墨复印机——铅排打印机——电脑打印扫描一体机,这些照片中静静躺着的“旧物件”,仿佛一部微缩的检察发展史。它们无声地提醒着后来者们:法治求索的脚步,不容迟滞。

  今年初,该院制定出台了《“书香永检”——学习型检察院创建实施方案》,着力营造学习型氛围,打造“书香永检”。蔚然成风的“书香文化”,俨然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图书阅览室里,摆放整齐的法学理论、经济管理、文学名著等10个门类的藏书共有3000余册,另有电子阅览设备8台。这里是干警紧张办案之余,最爱“泡”的地儿。

  “读书不仅能修身励志,提高干警的素质,执法办案的水平也会‘水涨船高’。”张明友说。

  尽管任务重、压力大、时间紧,该院职侦局却经常“见缝插针”,利用办案间歇,结合读书,举办测谎原理、讯问技巧、银行查询实务等侦查业务培训,及时为干警“充电”。刚来职侦局不久的年轻干警张谜说:“这样的读书学习,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提高很快,办案劲头也越来越足了……”

  “在办案中学习,在学习中办案。”据张明友介绍,该院各科室都建立了自己的集体学习制度,例如公诉科的案件点评会,政治处的报刊学习会。“团队学习”的理念,正成为该院学习型文化建设的突出特点。

  浓浓的书香味,卓有成效的学习型文化建设,让全院上下都感受到了,在办案工作的背后,“文化推手”具有非凡力量。在公诉科,一般案件平均2周的办案流程缩短为1周;在职侦局,越来越多的干警成为办案的专家。

  该院政治处主任罗大成介绍:“过硬的学习能力,缩短了干警的‘成长阶梯’,提升了整体业务水平,使执法办案更加规范、更富效率。”

  “唱红歌”——“唱”出来的文化凝聚力

  该院干警的文化空间,绝非局限在书本之间。相继成立的合唱、摄影、舞蹈等8个兴趣小组,经常组织开展摄影旅行、文艺演出、军事沙龙等活动。多彩的文化空间,扩大了干警间的交集,全院的文化凝聚力也日渐凸显。

  据了解,在该院检察文化“彩虹”之中,最鲜艳的一抹色彩,无疑是以“唱读讲传”为载体的“红色文化”。

  今年6月,永川区举行首届“唱响永川”红歌合唱节,该院干警参加的政法合唱团精神抖擞、激情满腔,一举荣获大赛金奖。这个结果,之前谁都没想到,但它的到来却绝非偶然。

  其实,红歌合唱队一直是该院最活跃的,隔三差五的排练、演出算得上“家常便饭”。当别人早已回家休息的时候,队员们却在一声声练嗓,一遍遍磨合中找寻着歌曲的灵魂。并不专业的他们,付出了超乎专业的努力。“辛苦但却充实,特别是音乐一响起的时候,我感觉血都在向上涌!”合唱队队员李玉华说。

  红歌唱响心灵的音符,经典升华人生的境界。每名干警的桌头少不了一本放不下手的经典读物,手机里都存着数条舍不得删的“红色短信”,心里头也都揣着几个忘不了的革命故事。蓬勃的红色文化带来的,不只是捧在手里的合唱奖牌,更有着一种看不见的东西——检察凝聚力。

  “以前是活动‘找’人,现在是人找‘活动’。”罗大成说,在以业务条线‘划分’的纵向管理结构外,一条条由兴趣爱好‘区分’的横向文化脉络在慢慢显现。“纵横交错”的‘网状’组织结构,展现出了可喜的文化凝聚力,成为该院建设精神文明的框架机制和“发酵”检察职业道德的基础平台。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该院已开展各类文艺演出、读书沙龙、周五大讲堂、摄影比赛等活动100余次,先后获得“全国职工书屋”、“全国学习型班组”、“全国精神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2名干警荣获重庆市检察机关“打黑除恶”二等功,10余干警荣立(获)三等功、嘉奖,1名干警还被评为永川区“助人为乐”道德模范。

  记者感到:“以文化人,文化育检,在永川区检察院写下了新的注解。”(记者沈义通讯员满宁)

  编辑:施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