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海南琼海检察院检察文化助推工作上台阶
2018-10-09 09:27:00  来源: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题记

  “多少次趟过万泉河/牢记着祖国的殷殷嘱托/为了海南的天空永远晴和/履行着法律监督的职责……/闻鸡起舞披星戴月/在娘子军战斗过的山水间跋涉/我自豪我是海南检察官/忠诚正义不屈是我的本色。”

  2011年8月,在海南省检察机关歌咏比赛中,琼海市检察院的检察官们以一曲雄壮激昂的院歌《我自豪,我是琼海检察官》,唱响了忠诚、公正、清廉、文明的主旋律,唱出了他们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共同心声。台上,歌声高亢燎亮;台下,掌声经久不息。

  这,只是琼海市检察院在“文化育检”战略指引下,积极开展检察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琼海市检察院高度重视“文化育检”工作,尤其是2010年1月新一届领导班子组成以来,院党组把检察文化建设作为检察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形成了党组统一领导、全院干警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构建了富有琼海检察特色的检察文化体系,包括目标文化、理念文化、识别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廉政文化。

  内化于心 文化育检润物无声

  今年国庆刚过,记者驱车来到了地处万泉河畔的琼海市,来到了琼海市检察院。一进院子,迎面一尊高耸独立的圆锥形奇石格外引人注目,上面镌刻着“法柱”二字,那雄厚遒劲的篆书让人一下感触到了检察文化注入的强劲脉动。进入办公楼大厅,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左右两面墙上分别是公平浮雕和正义浮雕。公平浮雕寓意在跌宕起伏的历史长河中,在看似混乱的风雨里,依然保持着天平公平不二的原则和形象,它就是法律;正义浮雕中盾牌代表勇敢正义,其中双手持剑的图案和胜利女神的形象则加深了这一立意,背后的星河大山则象征纯洁和永恒,寓意永恒的正义。

  环视整个门厅,最醒目的还是二楼正墙上独具特色的院标和“厚德、致公、协争、鼎新”八字院训。细看那院标,是以宋朝包公头上的第三只“眼睛”——正义之月为核心设计元素,有机地与“海水”和谐互动,借用“玉带滩”,反衬出“Q”、“H”纹理特征,加强琼海(QiongHai)视觉的识别性。

  该院检察长张远南向我们道出了其中的深意:院标结合琼海地域特点和检察工作性质,紧扣“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寓意琼海市检察院像正义之眼一样时刻监督着,确保琼海正气长存,维护社会和谐发展。

  这院标、院训、浮雕只是该院检察文化体系中“识别文化”方面很小的组成部分,此外还有中外法制长廊、检察箴言、干警的座右铭和廉洁从检格言、部门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流程图等。我们在张远南和反贪局局长颜帆的陪同下,沿着法制长廊开始了别开生面的“检察文化之旅”——

  从办公大楼左边开始,沿楼梯拾阶而上,墙上一块块制作精美的展板,是中国法制长廊看板,其开端是独角兽雕像,从奴隶制法律制度“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法律思想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法经》,再到汉高祖统一中国后颁行的《九章律》和三国时期著名的《曹魏律》,再到两晋南北朝时期《泰始律》、《北齐律》,《北齐律》在中国封建法律史上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然后转至隋朝著名的《开皇律》,将《北齐律》的“重罪十条”发展为“十恶”大罪,上承汉律源流,下开唐律先河,再到《唐律疏议》这部中国历史上迄今保存下来最完整、最早、最具有社会影响的古代成文法典。再到《宋刑统》、《大明律》、《大清律例》,《大清律例》是我国传统封建法典的集大成者,最后到清末民国的法律制度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人民民主法制,包括《大清新刑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宪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等。中间穿插了许多人物介绍和法律故事,如:缇萦救父、春秋决狱、包拯、王安石变法、海瑞、沈家本等

  沿办公大楼右边楼梯的是外国法制长廊展板,从标志着外国成文法开端的《十二铜表法》到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最发达、最完备阶段的《国法大全》,再到以英国普通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英美法系,如1787年制定并于1789年批准生效的美利坚合众国联邦宪法,再到受欧洲大陆国家影响而采用的大陆法系,如1804年颁布的《法国民法典》和1900年实施的《德国民法典》,最后以正义女神雕像为结束。中间也穿插了许多著名法律人物和相关法律故事的介绍,如查士丁尼大帝、盖尤斯、约翰洛克、罗斯科庞德、孟德斯鸠、贝卡利亚等。

  中外法制长廊在8楼汇集,由“法之和”浮雕体现了当代法制吸取中外法制的精华、以科学的方法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理念。

  编辑:施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