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各地检察机关启动"文化引擎" 为检察事业发展助力
2018-10-09 09:15:00  来源:

  2010年8月22日,重庆市潼南县检察院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唱读讲传牵手法制社区”文艺演出,检察官以歌舞、小品、三句半、诗歌朗诵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深入社区开展“送法律、送服务”活动,通过宣传检察职能、法律法规等,上门为社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社区群众高兴地称赞道:检察干警心系百姓,检察机关为民办实事!

  2011年新春伊始,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检察院就组织全院干警畅谈读“思想道德系列丛书”的体会感悟。活动开展不久,就收到干警75篇读书心得。

  ……这仅是全国各地检察机关及检察人员在“文化育检”战略指引下,广泛开展检察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高检院政治部有关负责同志表示,检察文化能够凝聚人心、团结干警,使全体检察人员具有共同的职业信仰和价值追求,是推动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撑。近年来,全国检察机关通过大力实施“文化育检”战略,检察文化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促进了各项检察工作的健康发展。

  2010年10月,全国检察文化建设工作座谈会在山东省济宁市召开。同年12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按照曹建明检察长的批示精神和全国检察文化建设工作座谈会的部署,印发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检察文化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对推动检察文化繁荣发展作出安排部署。

  用先进理论武装头脑用先进文化砥砺灵魂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十七届五中全会这样强调。《意见》指出,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方面肩负着重要职责。

  《意见》指出,检察文化是检察机关在长期法律监督实践和管理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相关的思想观念、职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方式以及相关载体和物质表现的总和,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察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

  《意见》指出,检察文化建设涵盖检察思想政治建设、执法理念建设、行为规范建设、职业道德建设、职业形象建设等方面,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实践证明,检察文化具有独特的教育、引导、规范、凝聚、激励等功能,加强检察文化建设,对于提升检察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各项业务工作健康发展具有基础性、长期性推动作用。

  近年来,全国检察机关把强化理论武装作为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广泛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主题实践活动,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体检察人员,认真解决影响和制约检察队伍建设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通过深入扎实的教育,加深检察人员对检察工作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认识,政治方向进一步坚定,执法思想进一步统一,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检察工作新局面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树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铸造检察职业精神

  《意见》指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检察工作的指导思想,要把牢固树立和自觉实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作为重要任务,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经常性教育长效机制、“以案析理”活动机制、巡回宣讲机制、考核激励机制等,抓好各项制度落实,真正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检察人员中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按照中央政法委的部署要求,全国检察机关近年来紧紧围绕“六个进一步”的目标,多措并举,以深入解决检察业务和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提升检察人员整体素质为核心,坚持不懈地抓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措施一,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经常性教育机制,组织开展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法律监督”研讨活动和“以案析理”活动,完成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考试考核工作。措施二,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专题培训。分级分批对新进领导班子成员,重点是新任检察长进行了专题培训。同时,加强了对青年干部的专题培训,重点对近年来进入检察机关工作的大学毕业生进行了轮训。经过深入教育,检察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有了新的提高。

  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右旗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科科长张章宝是位名副其实的“乡村检察官”,常在农家炕头上办案,每天面对的多是抽着烟卷、身上粘有泥土的农民,一年中有2/3以上的时间呆在农村。从检29年,15年的控申工作经历,张章宝走遍了全旗298个行政村。面对数以万计的来访者和当事人,他做到了案结事了,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的“灭火器”。

  2010年2月,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联合召开授予张章宝“全国模范检察官”、“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命名表彰大会,在检察机关乃至社会各界掀起了学习张章宝的热潮。张章宝、杨竹芳、李彬、刘宝瑞等一批心系群众、恪守公正、廉洁执法的全国先进典型的涌现,对全国检察干警起到了很好的教育、示范作用。

  2010年以来,高检院开展并集中宣传报道了检察机关第七次“双先”表彰会、“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等创先争优活动。同时,多次组织检察英模先进事迹报告团,到各地巡讲,树立了检察机关严格、公正、文明、规范的执法形象。

  “坚持典型引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大力宣传恪守检察职业道德、公正廉洁执法的检察官先进典型”——这正是《意见》的要求。

  《意见》指出,检察职业精神以忠诚为基石,以为民为宗旨,以公正为核心,以服务大局为使命,以清廉为操守,是检察文化的精髓和灵魂,是检察文化建设的核心。

  2010年4月起,高检院在全国检察机关深入开展了“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历经10个月的深入扎实工作,各级检察机关深挖细查检察工作和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深入整改,效果明显。“忠诚、公正、清廉、文明”不但成为2010年全国检察机关最响亮、最温暖、最深入人心的词汇,还深深地融入到每一位检察人员的一言一行中。

  2010年6月下发的《检察机关文明用语规则》,要求检察人员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及从事相关活动中,自觉使用文明规范用语,违反文明用语规范造成不良影响的将被问责。2010年10月,高检院下发《检察官职业行为基本规范(试行)》,对检察官职业行为提出统一要求。2010年底,高检院下发《检察机关执法工作基本规范》,对检察机关执法办案过程中涉及的每一个执法行为、执法环节、执法措施,作出了明确、严密、标准、可操作性的规定。

  “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并不是口头上的“软性”要求,而是违反即受罚的“刚性”要求。

  用新思路新举措展新形象新风貌

  “安塞腰鼓敲起来了,侗族大歌唱起来了!这个下午,共和国的检察官们换下检察制服,穿上鲜艳夺目的民族服装,翩翩起舞,尽情欢歌”——2009年10月19日下午,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暨人民检察院成立60周年而举办的“祖国颂、检察情”文艺演出中的这个剪影,至今让人难忘。

  形式丰富多样的检察机关文化活动是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影响深远。高检院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检察机关恢复重建30周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暨人民检察院成立60周年等重大节日、纪念日为契机,举办了“祖国颂、检察情”文艺演出,全国检察机关摄影、书法、绘画作品比赛等系列活动。各地检察机关普遍成立各类文艺团体、兴趣小组,建立和完善了检察博物馆、荣誉室、文化长廊等一批检察文化场地,建成了一批电子阅览室、图书室、警示教育基地等文化设施。中国检察官文学艺术联合会正在积极筹备中。

  特色主题活动大大激发了检察干警的活力。“这次比赛活动,丰富充实了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同时,进一步提升了干警们的文化素质,为更好地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位干警在参加歌咏比赛后感慨地说。

  “文字之所以比烟花更璀璨,是因为我可以看着它在光滑的纸页间静静旋舞,演绎出永恒,浅吟低唱出岁月的旋律。”这是安徽省霍山县检察院一名检察官学习心得上的一段话。几年来,该院相继开展了“百日读书活动”、“读书月”等活动。浓浓的读书钻研氛围开始在该院形成,让这个仅有40余人的小院平均每年都有近200篇各类文章在各级刊物上发表。检察干警自觉地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业务学习,促使“软实力”的提升,让该院在当地享有美誉。

  一些影视作品如《女检察官》、《远山》、《神圣的职责》更是让人津津乐道。这正是检察机关积极主动加强和文化艺术界的联系,加强检察影视和文学艺术作品创作的硕果。一些检察机关还发挥地域文化优势,推出了一批品位高、反映检察工作和检察生活实际的戏剧、话剧、歌舞剧等作品。

  高检院政治部负责同志说:“检察文化建设使广大检察人员在职业道德素养、执法理念、行为方式和作风养成方面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在全面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提高法律监督能力、提升执法公信力和检察形象方面筑牢了根基。检察业务工作有了新突破,检察队伍建设有了新面貌。”

  编辑:施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