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山东省检察机关打造文化“引擎”提升执法公信力
2018-10-09 08:59:00  来源:

  正义网山东2月26日电(记者卢金增通讯员沈爱国)怎样使得检察人员的执法行为更加公正廉洁,一言一行让群众满意?山东省检察院检察长国家森一语中的:“制度建设是要求人们应该如何做,而文化建设的作用就在于它悄悄地把制度的刚性要求转化为每一名检察人员‘我要公正廉洁’的内在动力……”

  山东省检察机关近年来借助检察文化建设这一载体,注重发挥先进文化的教育、塑造、凝聚等功能,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坚定、品德优良、党和人民信赖的检察队伍。在先进文化的引领下,山东省检察机关的执法水平不断提高,多项业务工作走在了全国检察机关前列,赢得了各级党委和社会各界的一致称赞。2010年在山东省召开的全国检察文化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山东省检察机关的先进经验获得推广。

  文化“引擎”提升执法公信力

  走进“全国检察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山东省检察院,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大院“法文化”公园里,一棵棵笔直挺拔、郁郁葱葱的树木,一尊尊寓意深刻的“泰山石”,一面面图文并茂的法制宣传栏,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当你步入办公楼大厅的每层楼道的“法制长廊”,一张张挂图、一幅幅浮雕,无不向来宾诉说着法律文化的沿革、检察业务知识、检察官职责、公民诉讼的权利和义务……廉政文化基地内有书法、有漫画,各类文体活动设施一应俱全;整洁肃静的图书馆各类藏书近万册……追求公正的司法理念正借助检察文化建设这一载体,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工作在这儿的人们。

  如何让公正廉洁执法理念深入人心,坚如磐石?

  山东省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马永胜告诉记者说:“全省检察机关把环境文化作为检察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物化的文化氛围,使无形的文化思想有形化、环境化,真正发挥文化建设的‘引擎’作用,引导检察人员严格自律,把公平正义、保障人权、关注民生、和谐执法、接受监督等司法理念运用到日常执法办案的每一个环节,进一步提升了执法公信力。”

  在“运河古都、江北水城”聊城,东昌府区检察院的检察官们积极营造“书香满院”环境,在检察人员中广泛开展读好书、多读书活动,形成了人人读书、以书养志的浓厚氛围。滕州市、海阳市和临沂市兰山区等基层检察院开设的“网上廉政”专栏和“廉政文化长廊”,借助现代科技,传播廉政文化,弘扬传统精髓,使人耳目一新;在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故乡,章丘市检察院在办公楼大厅正中放置着镌刻“公正”的石鼎;临沂市检察院办公大楼门前矗立着象征明辨善恶的“独角兽”;济南市槐荫区检察院在办公楼大厅大型紫铜浮雕中嵌入了“高速公路”的标志寓意……这些创新之举,无不彰显着公平与效率兼顾、质量和规范并存是检察工作的永恒追求。

  从滔滔黄海之滨,到巍巍泰山脚下,围绕体现法治特征、突出检察特色、反映和谐要求、融合齐鲁文化精髓的工作理念,山东检察机关充分发挥齐鲁大地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的优势,积极汲取民本思想、和谐理念、“仁政”观念等优秀成分,密切联系实际,总结提炼出各自的法治精神、检察院训、共同愿景,培育了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精神文化,并发挥这一特色文化的感染力和渗透力,在广大检察人员中,凝聚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强化的公正意识、廉洁意识和民本意识。处于儒家文化发源地的济宁市检察院,探索将儒家思想融入检察文化,提出了“和谐检察”的检察文化建设思路。在“孟子故里”邹城,该市检察院吸收孟子思想的精华,提出了“养浩然气,唱正气歌,做大丈夫,走创新路”的检察文化建设理念。淄博处于齐文化的发祥地,该市检察机关汲取以“变革、开放、务实、包容”为主要内容的“齐文化”精髓,打造出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检察品牌。宁阳县检察院从泰山、曲阜两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中获取检察文化建设的宝贵资源,融泰山之宽厚博大、至高至极,儒家之忠恕仁爱、阳光和谐,精心打造宁阳检察“至阳”文化品牌,体现了“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的价值追求。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该省检察机关注重吸收和借鉴优秀地域文化,即将本地名人先祖的优良传统和检察文化建设相契合,凸现本院检察文化建设的特色,营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生动局面。鱼台县检察院把鱼台籍孝圣闵子骞的“孝贤感恩”思想与检察文化有机结合,大力弘扬传统的孝贤文化,组织开展“感恩党、感恩人民、感恩前辈”教育活动,引导检察人员树立群众观念,增进群众感情,从根本上解决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邹平是著名的宋代名相范仲淹曾经生活过18年的“范公故里”,该县检察院以弘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廉政思想为基础,突出廉政廉政文化特色,在促进检察文化建设中做出了许多有益探索。而临沂市检察机关则立足老区资源优势,结合检察工作实际,大力弘扬“沂蒙检察精神”。荣成濒临大海,该市检察院深受海洋文化的启发,提出了“心件兴检”理念,着力塑造“豪迈、虚怀、执著、锐意”的团队气质。

  这一张张文化建设名片,犹如形成了一个个“文化磁场”,有效增强了每一名检察人员对检察事业的认同和忠诚。

  “群众满意”是文化建设核心

  “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山东省检察机关通过开展以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为主要内容的“三问”活动,深入机关、企业、村居,广泛听取和征求人民群众对如何提高检察职业道德建设水平、促进公正廉洁执法、提升执法公信力等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据统计,山东省检察机关在“三问”活动中,共征集属于检察机关职能范围的意见、建议1791条,目前已办结或答复1610条,在全社会树立了“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良好形象。

  山东省检察机关把执法办案体现高效、便民,让老百姓满意,作为检察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就如何进一步缩短与群众间的距离、创立一种更为直接便捷的沟通渠道,广泛开展群众观点、群众感情和感恩教育,在“检察机关要不要做群众工作,怎样做群众工作”等重大问题上进一步形成共识,更加自觉地把群众工作与执法办案结合起来,在执法办案中维护人民权益、理顺群众情绪、促进社会和谐。

  秉承“有限的职责、无限的服务”的目标准则,建立了覆盖全省18个市级检察院、150余个基层检察院的“民生检察服务热线”。开通两年多来,“热线”共接受群众诉求11万件,答复率100%,提供维权救助、特困帮扶近3万余件次,涌现出许多亲民、为民、爱民的感人事迹。“民生检察服务热线”已成为该省检察机关服务民生的品牌,被群众形象地称为“连心线、平安线、和谐线”。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志民称赞说,“齐鲁文化的精髓就是‘仁者爱人’,山东省检察机关在关注民生、化解社会矛盾过程中的这些好举措,深刻表明他们已将传统美德融入检察工作,构建了富有齐鲁文化特色的检察工作框架。”

  山东检察机关还不断加强学习和管理文化建设,努力提高检察官队伍公正廉洁执法的能力和水平。搭建平台、拓宽载体,实施全员培训,积极构筑“人才高地”,去年有5名同志被评为全国检察业务专家,2名同志荣获“第二届全国侦查监督十佳检察官”称号;通过开展“检察官教检察官”,岗位练兵、竞赛比武、模拟法庭、庭审观摩、实案评析等活动,促进检察人员强技能长本领;建立实行以“目标预期、过程推动、结果评估”为主要内容、重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科学发展绩效考评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全省公正廉洁执法和检察工作的均衡健康发展。近年来,该省检察机关圆满办结了中纪委和高检院交办的职务犯罪大要案8件,在全社会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展现了山东检察队伍过硬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文化熏陶培养检察职业尊崇感

  “廉政就像一道闸门,永远不能打开,而应该越关越紧。”“每一个案件的公正处理,对老百姓来说都像是寒冬里送去的温暖,只要心中装着对老百姓的爱,公平正义的天平就不会失衡。”

  在山东省检察机关近日举办的一场题为“为了社会的公正和百姓的尊严”的廉政报告会上,“全国模范检察官”山东菏泽市牡丹区检察院检察长张敬艳向与会人员讲述了自己从检26年来廉洁自律、心系百姓的亲身经历。不少与会人员表示,他们要以先进典型为标杆,以高标准、严要求来衡量自己、约束自己、激励自己。

  在文化建设中,山东省检察机关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华民族优秀道德引领检察人员的思想和行动,有效增强了每一名检察人员对检察事业的认同和忠诚。

  参观革命圣地纪念馆、举行检察官宣誓仪式、邀请先模人物上党课、党校教授作专题讲座等,引导检察人员自觉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感情认同;每年根据不同教育主题、层层选拔先进典型,组织先进事迹报告会,用身边典型的生动感人事迹触动检察人员的心灵;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通过组织巡回宣讲、以案析理、查摆整改、执法规范化“回头看”等活动,把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新理念内化为检察人员的共同愿景和价值取向。

  在检察人员中倡导重读“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篇目,进行人文传统补课,引导检察人员传承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见贤思齐、安贫若素等传统美德,不忘中华民族安身立命之本;组织完成了全省检察人员“人生格言和工作理念汇编”,收录检察人员自行创作的格言警句万余条,编写“检察新三字经”,以传统文化形式承载新的检察理念;组织“关注老实人”和“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组织、感恩社会”学习教育,培养检察人员秉公用权、廉洁自律、敬业奉献的职业品德;大力开展“创先争优、争做齐鲁先锋”活动,抓典型、树标杆,评选“每月一星”,把身边先进典型制成挂历,营造了崇尚先进、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

  “所做的这一切,就是想让每位检察人员骨子里都自觉认同这样一个基本点,那就是:检察工作是一个高尚崇高的职业,检察人员惟有公正廉洁,真正做到‘自身正、自身净、自身硬’才能对得起自己胸前的检徽。”该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高新亭告诉记者说,“一旦有了这种内心深处生发的职业荣誉感,我们的检察官就会在执法办案中明辨是非、彰显公平、伸张正义、为民除害,并从中找到快乐的源泉。”

  编辑:施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