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净化党内政治文化是一个大问题
2018-06-19 11:26:00  来源:

  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坚持全面从严管党治党,党内政治文化不断优化,政治风气日渐醇化,党员宗旨意识逐渐强化,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加紧密。但思想不纯、组织不力、作风不正的问题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这些问题都与党内政治文化有着密切联系。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厚植党内政治文化,应当抓住制度建设这一重要环节,以党内法规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增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党内政治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与党的建设、党的领导等政治活动密切相关的信仰、宗旨、理论、路线、方略、观念等的高度概括。党内法规是党内政治文化的制度依托,是增强我们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制度保障。党内法规、党内政治文化共同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1.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题中应有之义。文化是思想的前提,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党内政治文化是党内政治生活的灵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党员和党组织的行为和活动。党内政治文化决定党内政治生态,党内政治文化积极健康,党内政治生态就风清气正;党内政治文化庸俗腐朽,党内政治生态就污浊混沌。培育党内政治文化、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优化党内政治生态,是党的政治建设的三大维度。其中,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起枢纽作用,党内政治文化的优劣,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的强弱,关系到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建设成效。党内法规因文化而生、因文化而变,服务文化建设,以党内法规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有利于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塑造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

  2.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新时代增强文化自信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优秀的党内政治文化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党员和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有利于消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的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改革过程中的“硬问题”不断出现,要顺利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就必须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增强全体人民的思想共识和文化自信,同心同德、齐心协力,维护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党内法规是文化自信的制度表现,是破除改革困境的制度利剑,以党内法规为依托,立规、行规、遵规,是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必由之路。

  3.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现实要求。党的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这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要求,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要求。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有利于将“四个意识”内化为全体党员的常规思维、战略思维、底线思维,形成一种文化氛围。良好的环境熏陶人,恶劣的环境熏染人。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人才成长的“助推器”,推动“严管”和“厚爱”,“激励”和“约束”,“容错”和“纠错”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干部。党内法规以其独特的治理优势,将“四个意识”制度化,升华为一种日常的政治自觉,以党规的强制力保证“四个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人才培养的文化环境法定化,为培养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提供稳定的环境。

  (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施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