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长期在世界上科技领先、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对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科学总结历史文化遗产,把那些真正体现中华民族禀赋、特点、精神的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下来,并根据新的时代条件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加以发扬光大。
1.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以民为本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永远和人民血脉相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我国古代很早就提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把人民作为国家的根本。天下为公、以民为本的思想博大精深,为中华传统文化种下了富有人民性和革命性的基因,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反复经受实践检验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形成多层次的核心价值观和坚定的精神追求。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把人民群众作为国家真正的主人,作为历史的创造者,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主动性,帮助人民推动历史前进。这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升华。
2.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勇于创新、善于学习、与时俱进的开放思维和开阔胸襟,永远保持中华民族精神上的独立性、创造性和生命力。
中华民族自古铭记“满招损,谦受益”,对客观世界采取敬畏尊重、虚心学习的态度,是一个谦逊好学、求真务实的民族。古代哲人讲“日新之谓盛德”,讲“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培育了中华民族乐观进取的精神、开放创新的思维和开阔包容的胸襟。这种文化立场和态度,在天下为公和以民为本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的驱动下,使中华民族在强盛时能够亲仁善邻、海纳百川、取长补短、互学互鉴,在困顿与灾难中能够不屈不挠、励精图治、转益多师、探寻新路,形成了中华民族积极进取的巨大创造力和“多难兴邦”的强大修复力。
3.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热爱和平、以德服人、向善向上的道德境界,践行亲仁善邻、和而不同、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原则,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德的重视和认识,其重要特点和可贵之处在于讲“利万物”“泛爱众”“和为贵”。由此形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思想。所以,中国自古反对霸道,反对穷兵黩武、对外扩张,主张“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强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践行亲仁善邻、协和万邦。一个强大、自信的社会主义中国在世界东方蒸蒸日上,不会重复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老路,将打破“国强必霸”的西方逻辑,不是世界的“威胁”,而是世界的机遇。它将为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和加强全球治理提供重要的中国方案,为世界各国人民谋和平求发展奉献有益的中国智慧,在推动世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做出独特的中国贡献。
(作者:太湖世界文化论坛主席、中央政策研究室文化研究局原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