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3月11日电(记者郑智)当前,大数据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今年全国两会上,被誉为“新时代的黄金和石油”的大数据成了众多代表热议的话题。
深挖大数据民用价值
“大数据是时代给我们的机会,也是从实际出发的一种战略选择。”贵州是中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代表在两会期间表示,要更加积极有为地利用大数据资源,抢抓大数据机遇,创造大数据红利。
“坚持民生导向,深挖大数据民用价值,在脱贫攻坚、交通运输、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社会保障、司法办案等民生领域精准提供数据产品和服务。”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袁周代表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检察机关在推进检察大数据应用时要坚持为民思维,让高大上的大数据更接地气。
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通过大数据信息化手段,全国各地检察机关实现了不同程度的为民办事一体化服务。2015年7月,贵州省检察院建成开通了“贵州检察12309网上网下一体化服务平台”。
智慧检务助力精准扶贫
“大数据是一种技术、一种资源、一种思维,如何在当下脱贫攻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法治政府建设等时代背景下发挥作用,是我一直关注的。”国家一级演员、贵州省歌舞剧院业务办副主任雷艳代表向记者介绍说,2016年,她参加了贵州省检察院举行的关于智慧检务建设的座谈会,对检察机关大数据应用的关注也由此开启。
“服务于精准扶贫的智慧检务建设,非常及时高效,我认为应该在全国推广。”雷艳认为,一些检察机关上线的惠农扶贫资金项目数据共享信息系统,在推进惩防涉农领域职务犯罪专项工作中,起到了如虎添翼的效果。
大数据为司法办案提供智能服务
“检察机关的核心工作在办案,让大数据为司法办案提供智能服务是信息化时代下检察机关迫在眉睫的硬任务。”贵州省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蒙启良代表认为,近年来,人民群众对规范司法、检务公开、案件质量等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案多人少、司法资源紧张等问题仍在不少地区存在,发挥大数据的智能作用是当务之急。
2016年9月,贵州检察大数据应用中心建成投入使用。该应用中心集大数据分析服务系统、大数据司法办案辅助系统、职务犯罪侦查信息系统、政法信息资源共享交换系统和检务公开、为民办事服务系统于一体,运用大数据提升检察监督的公信力。
“有了智慧检务加持,专业队伍建设也要跟上。”蒙启良建议,检察机关要有针对性地补足检察干警科技素能短板,打造检察队伍专业化精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