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3月7日电(记者郑智)从名扬天下的“山地公园省”到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绿色早已成为多彩贵州“调色盘”中最重要的底色。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代表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把绿色+”的理念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让绿色给百姓创造更多的红利。现在百姓既要讲温饱又要讲环保,生态质量事关生活质量。
“过去一年,贵州守住生态、发展两条底线,亮点纷呈、好戏连台,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呈现了天蓝水清地绿的良好生态环境。我们还要以钉钉子的精神加大力度,推进贵州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3月7日,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袁周代表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畅谈贵州的绿色发展。
为生态“留白”、给自然“种绿”,贵州因势利导,依托优势,建设绿色家园,打造生态旅游,在山水绿影间让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住乡愁。“在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方面,贵州早早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成立公、检、法、司配套的生态环境保护司法专门机构,为生态文明建设织起了严密‘制度笼子’。特别是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试点工作取得了让人民群众拍手称赞的成绩。”农工党贵州省委专职副主委、贵州省政协副秘书长黄惠玲代表希望,接下来要推广贵州经验,将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在全国广泛开展起来。
“要通过推进法治建设来守住贵州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加大对生态环境犯罪的打击力度,建立多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和联动配合机制,让贵州山更青,水更绿,人民带笑意。”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馆长卢云辉代表最后欢迎国内外友人到贵州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