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我当选为山东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作为一名来自企业的人大代表,我始终保持人大代表的正义感,保持企业负责人的责任心,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争做一名选民满意的代言人。
环保治理让大自然的“红灯”变“绿”
我们公司坐落于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西部,历经60年发展,公司生产规模和产品市场占有率与国内同行相比都位居前列。作为企业带头人,我的责任是带领企业发展壮大;作为人大代表,我应该履行好职责,替选民说话。
在任职山东省人大代表的日子里,我一直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诺言。我积极参加了山东省人大组织的关于特种设备安全条例立法调研座谈会,提出了完善应急预案备案制度等合理化建议。我还参加了由淄博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异地调研环保任务、赴临沂市跨区域专题调研等活动,结合调研情况,我提出了“关于加快推进校企深度融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建议,得到与会代表的积极响应。
近几年来,环保成为各地发展的关键词。我一直认为,环境污染问题已经不是一个地方或一个行业的问题,唯有联防联控、多策并举,才能标本兼治。这对于企业和司法机关都是一项考验。
我认为,环保治理并非要因噎废食、停止发展,而是在更高水平上、以更新的发展方式,让大自然的“红灯”变“绿”。作为企业带头人,我们要贯彻好新环保法,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大力度推进企业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把经济增长建立在良好的绿色生态指标上。
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既让企业稳定发展,保证公司1200余名职工的收入不受影响,又能让生产不污染环境。我认为,加大环保投入,是我们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近三年来,我们公司投资近1亿元新上苯酐、顺酐尾气蓄热焚烧炉,有效消除化工异味,成为同行业内第一家蓄热焚烧治理苯酐尾气的企业和淄博市推广的化工异味治理先进技术企业;投资6000余万元采用德国巴斯夫进口催化剂,有效地从工艺源头减少了化工异味的产生;投资1400余万元更新了天然气炉和废水处理设施,实现了废水废气的稳定达标排放。
期待检察机关在强化法律监督上下功夫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还发挥了密切检察机关与人民群众关系的“桥梁”作用。起初,我对检察工作并不熟悉,当选代表后,我订阅了一些检察报刊,养成了每天必看检察新闻和检察信息的好习惯。近几年来,我积极参加了检察机关开展的检察开放日、检群交流会等一系列活动,省、市、区三级检察机关开展的诸多工作也积极征求我的意见和建议,对此我都认真审阅并及时反馈。
2014年,周村区检察院积极促成周村、邹平两区县检察机关和环保部门建立“四方联动”治污模式,并推动淄博市周村区和滨州市邹平县两地环保部门在全国率先建立区县级“跨区域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快速反应协查机制”。我以此为契机,与多名人大代表联名向山东省、淄博市人大常委会和环保厅(局)递交了关于跨地域环境污染治理的建议,对检察机关贴近民生、服务群众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
如今,检察机关推动跨区域污染治理工作成效显著,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好评。据了解,周村、邹平“四方联动”式的治污工作共关停67家骨料企业,治理233家高污染企业,边界地区空气质量达到良好天数同比增加31天,水质达标率达到了100%。
今后,期待各级检察机关继续在强化法律监督上下功夫。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尤其是基层检察院要继续加大对环境领域的关注度,积极构建新格局,探索新模式,积累新经验,保障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不断完善服务措施,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更科学的法律服务,并帮助他们提高法律知识水平,引导其合法经营、诚信经营、正常竞争,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卢金增本报通讯员 王聪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