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2022年专项办理民生民利行政检察监督案逾3万件
2023-02-22 10:35:00  来源:正义网

  正义网北京2月17日电(检察日报记者刘亭亭)2022年,检察机关部署开展专项活动,办理关涉民生民利行政检察监督案件3.3万余件;常态化开展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共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1.7万余件……

  2月1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厅厅长张相军做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提升新时代法律监督质效”最高检厅长网络访谈时表示,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是过去一年行政检察工作的首要政治责任。2022年,最高检做优做实人民至上,部署开展护航民生民利专项活动,同时,将化解行政争议作为持续办好检察为民实事的重要内容,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厚植党长期执政的政治根基。

  聚焦“八大领域”“六大群体”,护航民生民利

  张相军告诉记者,为进一步加大民生领域尤其是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征收拆迁、治安管理、城市管理、交通运输、产权保护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行政检察案件的办理力度,按照“总—分结合”模式,最高检2022年在全国检察机关部署开展“全面深化行政检察监督依法护航民生民利”专项活动(下称“专项活动”),其目的是集中解决一批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促进一个地区、一个行业、一个领域突出问题的源头治理、系统治理。

  “总”是指总体上,专项活动主要围绕“八大领域”(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治安、婚姻登记等八大重点民生领域)与“六大群体”(妇女、老年人、残疾人、退役军人、农民工和市场主体等六大特定群体权益)开展。检察机关在专项活动期间共办理关涉民生民利行政检察监督案件3.3万余件,建立工作机制(文件)540余个。

  “分”是指分地区,因地制宜,有步骤、有重点狠抓落实,各地紧密结合本地实际从“八大领域”与“六大群体”中选择一两个领域、群体,开展有特色的“小专项”,有效推动落实党中央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要求。

  “小专项”的形式为各地行政检察的工作开展提供了创新空间,涌现了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品牌”活动。四川、新疆等地检察机关聚焦社会治安领域开展专项活动,共办理该领域行政检察案件8600余件;山西、内蒙古、黑龙江、吉林、上海、山东、河南、湖北、贵州等地检察机关开展市场主体权益保护行政检察监督专项活动,共办理相关案件8100余件;江西、山东、河南、湖南、重庆等地检察机关开展冒名、虚假婚姻登记专项监督活动,共办理相关案件1100余件……

  记者了解到,在专项活动中,检察机关特别注重以案释法、以案普法,并先后围绕以“我管”促“都管”、助推市场监管优化营商环境、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安商暖企、守护长江黄河安澜、守护“夕阳红”等主题,面向社会连续发布六批34件“检察为民办实事”——行政检察与民同行系列典型案例。这些案例一经发布,即获广泛关注,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央主流媒体予以报道关注,其中,被央视报道的“女子开婚姻证明发现名下3个结婚证”微博话题冲上热搜,阅读量达2.5亿人次。

  将实质性化解争议作为行政检察监督必经程序

  行政诉讼程序空转、行政争议化解难,是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张相军表示,作为办理行政诉讼监督案件的必经程序,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关注解决群众的堵点、难点和痛点,在办案中做实矛盾化解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2022年,检察机关共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1.7万余件,从争议年限上看,化解五年至十年的争议1700余件,十年以上的1300余件。

  张相军说,检察机关不断强化公开听证、领导包案,促进重大、疑难、复杂及重大影响争议案件的化解。检察机关通过开展公开听证,提供各方平等交流对话、辨法析理的平台,让矛盾说得出,让公平正义看得见,消除当事人疑虑,促成和解。领导包案,既能够充分发挥争议化解中的“头雁效应”,增强示范、引领作用,又能够与相关行政机关负责人直接沟通协调解决化解过程中的困难和关键问题,更好地解决群众诉求。2022年,检察机关在办理行政检察监督案件中,共开展公开听证2万余件、领导包案7275件。

  张相军告诉记者,检察机关主动融入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凝聚行政争议化解合力。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要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自觉主动融入多元化解机制,加强与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衔接,加强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审判调解等的对接,促成当事人双方达成共识,努力将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

  [责任编辑: 于春贺]

  编辑:万晓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