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大竹县庙坝镇长乐村党总支书记 杨帮武
我是一名全国人大代表,长期与农民直接打交道。过去在华山村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水的珍贵。
庙坝镇华山村海拔1350米,水利不畅、产业滞后、电力不通、交通不便,这些都是脱贫路上的“绊脚石”。水利不畅,我们就积极引渠入户,保障老百姓基本生产生活用水。产业滞后,我们根据华山村酸性土壤居多的现实条件,推行“李子+核桃+洋芋+玉米+大豆”套种模式提高土地产值,发展蔬菜和土烟以及牛、羊等山区特色种养业。电力不通就拉电线,交通不便就修公路。
生态环境资源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我一直关注生态环境尤其是水资源的保护。大竹县属于内陆河源县,水资源极度短缺,极易出现水源污染。我了解到四川省检察机关积极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强化监督推动污染治理,助力水资源保护。大竹县检察院用检察建议督促相关部门履职,开展县城饮用水源乌木滩水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保障了老百姓用水安全,在本地引起很好反响。
因此,我建议检察机关持续发力公益诉讼,聚力推进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依托乡村振兴将视线聚焦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保障农民饮水安全。
(本报记者曹颖频 通讯员陈静娴 张星川整理)
[责任编辑: 佟海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