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铸就伟业必须弘扬伟大民族精神
2018-06-19 10:54:00  来源:

  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指出,“中国人民的特质、禀赋不仅铸就了绵延几千年发展至今的中华文明,而且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伟大的中国人民、中华民族、民族精神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底气,也是我们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根本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坚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和现实从而得出的这一科学论断,指出了“四个自信”的底气所在,揭示了中华民族奋勇前进的根本力量,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这一论断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展现出新时代共产党人深沉的历史意识、真挚的人民情怀。

  “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今日中国,承载的是五千年薪火相传、亘古亘新的荣光与使命,承载的是一百多年上下求索、历尽艰辛的苦难与辉煌。今天,我们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铸就复兴伟业、不负伟大时代,必须有伟大精神的凝聚与张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人民的伟大精神。

  弘扬中国人民伟大的创造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中国人自古就有一种运动变化的世界观、宇宙观,强调人要顺应变化,与时俱进、自强不息。正是这种创造精神,使中华民族始终具有无比强大的生机与活力,创造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也正是秉持这种精神,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天辟地”,在中华民族的危亡关头,蹚出一条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光明路径。同样是靠这种“敢为天下先”的创造精神,党带领人民开启改革开放的壮丽诗篇。进入新时代,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同样需要让创造精神持续迸发、让创造活力充分涌流。

  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发生转换,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需要构建发展新动力、新结构、新方式;中国以昂扬的姿态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更加积极地引领推动全球化、参与全球治理——在这个过程中,会碰到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唯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力弘扬创新精神,方能拥有与时代要求相匹配的能力。

  首先,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坚持问题意识、问题导向。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有矛盾就有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解决矛盾、推动事物发展的过程。同时,唯物辩证法讲究“批判的扬弃”。因此,创新不是“为新而新”而是“守正出新”。“守正”就要“中正平和”,不偏执,因时而变、顺势而为;意味着创造也要有坚守、坚持、延续。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不但要清楚改什么、怎么改,也要弄明白哪些不要改、不能改,既要有自我否定、推陈出新的勇气和智慧,也要有坚持正确和科学的东西不被“乱花迷眼”的定力。在这个意义上,守住了“正道”“正理”“正法”也是创新。其次,创造是在一定原则界线内的发展创造,无原则、无边界的创造就会陷入混沌与无序。最后,创造创新还需要包容。新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包容;敢于创造创新的同志也需要包容和支持。在这个意义上,没有包容就不会有创造和创新。

  弘扬中国人民伟大的奋斗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靠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精神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与“死守善道”的担当,是国家危亡之际,为民族大义“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舍生忘死,是“宁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迈,是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的庄严承诺……

  今天,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历史接力棒交到了我们的手上,我们的人民应当有创造历史的主体意识。大力弘扬奋斗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应该成为新时代每个人的时代品格和操守。

  奋斗精神,既是一种精神的坚定状态,也是一种行动上的积极进取。发扬奋斗精神就要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反复强调的知行合一、真抓实干、敢于担当。中国古代讲究“极高明而道中庸”,“庸者,用也;用者,得也”。就是说再高明的理论,也得用,也要转化为实践;只有实践了,理论才发挥作用,才能真正“得”以实现。只有这时,才能说真正得到了这个“道”、掌握了这个道理。当前,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同样需要发挥奋斗精神,学思践悟,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真正做到“学而懂、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

  弘扬中国人民伟大的团结精神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自古以来,始终追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国共产党坚持社会主义大家庭的观念,追求同志式的团结友爱,“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出于同样的理想信念、为共同的伟大事业而团结成为一个整体。

  当前,各类人群利益分化,社会日益多元化、多样化;全球化时代,国家间的政治博弈、经济竞争更加复杂。惟其如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团结、强调团结,弘扬“为公”精神。对党和党员干部来说,一方面要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选拔人才原则,在党内建立清清爽爽、干干净净的同志关系,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另一方面,讲究团结并不是强求一致和平均,而是要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基础上,实现更高层次和理念上的团结一致。

  弘扬团结精神,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就要切实关注各民族、各阶层的核心关切,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跟群众站在一起、干在一起;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跟各族人民群众将心比心,“以人民之心为心”,共同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弘扬中国人民伟大的梦想精神

  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们国家、民族、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每个中华儿女、华夏子孙,都应该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多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中国梦是人民的梦。习近平总书记早已指明,每一个中国人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梦想成真的机会”。我们应当在中国梦的感召下拥有自己的梦想、执着努力去实现梦想。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弘扬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中国人民的伟大梦想精神不是好高骛远、图慕虚名,而是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中国人民爱梦想,但从不空想,中国人民不但有筑梦的情怀,更有追梦的坚毅与执着,圆梦的方法和规划。

  新时代中国人民的伟大梦想,是家国天下梦想和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大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大”,不仅是规模之大、事业之大,也要一种胸怀之大、情怀之大。中国人民既有中国梦,还有建设“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实现人类和平相处、共享繁荣的伟大梦想。这是道德理想主义与务实精神的统一,人民情怀、民族精神与共产主义的人类情怀、国际主义精神的统一;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伟大思想创造,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品格和宽广胸怀。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弘扬伟大梦想精神,需要牢记“革命理想高于天”,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培养深厚博大的历史情怀、家国情怀、人类情怀。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编辑:施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