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中国道路视域下的新时代
2018-06-19 10:51:00  来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方面更加清晰地向我们展现了社会主义的美好前景;另一方面,必然进一步激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自信心和自觉性。

  中国道路视域下的新时代

  当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不断见证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时,串联城乡的农村公路也彰显着中国社会发展的深度。近年来,我国竭力破除农村交通“最后一公里”瓶颈,让农村群众“抬脚踏上水泥路、出门坐上公交车”的梦想成为现实。图为贵州省榕江县忠诚镇郊外的乡村公路。(据新华社)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新的历史方位既是我们党坚持和完善中国道路的结果,也是中国道路探索新征程开启的标志。在中国道路的视域下深入阐释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有助于更加全面深刻把握新时代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

  新时代校正了中国道路的探索方向

  2013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党始终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一重要论述不仅深刻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辩证关系,更对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作出深刻反思,发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道路的号召,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思想前引。

  新时代之所以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它在坚持和继承的基础上实现了对中国道路的校正。这一校正具体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中最显著的是十八大以来党的自我革命。这一自我革命,基于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共产党之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义的深刻理解。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论断,是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集中表达。这一重大论断的作出,有着极其深刻的历史借鉴。美国学者大卫科茨在分析苏联解体原因时指出,如果只有企业家和知识分子拥护资本主义,他们永远也夺取不了政权。第三个主要的拥护资本主义的社会集团,是一部分、很可能是绝大部分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特权阶层,主要的中央政治经济管理部委中的领导集团的绝大部分都倾向于资本主义。正是这个集团才使亲资本主义联盟有了如此强大的社会政治实力。

  殷鉴不远。如果我们党不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中国的改革必然偏离正确的方向,中国道路的未来必然呈现出悲观的可能。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政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利益集团不仅攫取政治权力,改变党的性质,更为重要的是改变中国道路的前进方向,葬送社会主义事业。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全面从严治党不仅是党的自我革命,也是校正中国道路探索方向的伟大实践,构成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核心内容。

  这一校正另一个具体表现是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及其实践,成为新时代另一个显著标识。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共享发展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共同富裕的要求。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仅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重要表现。从主体的角度看,共享发展是全民共享,是“一个都不能少”;从对象的角度看,共享发展是全面共享,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建设成果。很明显,共享发展理念一提出,就表明了我们党在中国道路问题上的匡正性立场。

  新时代昭告了中国道路的光明前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论断的作出,意义是多重而深远的。将新时代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想联系在一起,昭告中国道路的社会主义前景就是其中的一个重大意义。众所周知,苏联解体之后,美国学者福山的“历史终结论”甚嚣尘上,标志着人类理想的放逐。这一状况在中国共产党党内也有反映,一段时期以来,关于中国道路的种种质疑和否定,就是典型表现。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如果丢失了我们共产党人的远大目标,就会迷失方向,变成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他还强调:“我们依据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理想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这样整个逻辑才成立。如果前提都不要了,就完全变成了实用主义。”很显然,这一对中国道路社会属性和价值取向问题作出的严正提醒,蕴含强烈的问题意识,富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

  完成中国的现代化任务是中国道路的一个客观定向。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最终没有选择资本主义而是选择了社会主义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社会条件本身塑造出的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唯一可能性,这一客观取向“不仅是使中国能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强国,而且是开启新文明类型的可能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资本主义仍然占据相对优势地位、世界社会主义仍然处于低潮的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不仅是对福山提出的“历史终结论”的正面回应,也是一个关于社会主义未来的昭告与宣示。可以说,这一重大政治论断的作出,给予了种种“社会主义失败论”以有力的一击,中国道路的骄人业绩足以感召和唤起现实世界的人们超越资本主义的希望和热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方面更加清晰地向我们展现了社会主义的美好前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道路的根本性战略目标。这个新时代既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也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十九大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还精心构思了中国道路探索两步走的阶段性战略目标。从第一个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第二个15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道路上的社会主义色彩无疑将越来越浓厚鲜亮。另一方面,必然进一步激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自信心和自觉性。在社会意识多元、各种社会思潮强劲激荡的条件下,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我们必须有很强大的战略定力,坚决抵制抛弃社会主义的各种错误主张”。

  新时代开启了中国道路探索的新征程

  开启中国道路探索的新征程,需要进一步准确把握中国道路的实质和担当,以此作为中国道路未来探索的基本遵循。从现代性的视角看,中国道路的实质是在对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中实现现代性的内在超越。问题的丰富性在于,中国还必须同时面对过去和未来两个时空中的新老问题,正如有学者指出的,“中国的现代性到今天仍然在建构过程中,可同时又已经深深加入了全球游戏,参与建构世界的未来。”这其实赋予了中国道路的双重担当,意味着现代化的中国方案需要实现对现代性问题与全球时代新问题的一致性解决。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这是中国道路的崇高使命。

  开启中国道路的新征程,需要聚焦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在十九大报告中,中国问题被集中表述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既是新时代提出的基础性根据,也是新时代面对的基础性课题。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需要秉持辩证的态度:一方面,今天的中国已经是一个发展起来的中国,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另一方面,今天的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难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现在看来,不发展有不发展的问题,发展起来有发展起来的问题,而发展起来后出现的问题并不比发展起来前少,甚至更多更复杂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逐步实现不同社会阶级阶层成员共享文明成果。正是主要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开启中国道路的新征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需要自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思考和解决关涉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的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新时代不仅需要正确的立场,更需要正确的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集中反映了中国60多年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探索的经验和智慧,它以一系列重大政治论断系统地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不仅昭示着新时代中国道路探索的前进方向,而且蕴涵着关涉中国道路探索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解决思路。只要在理论与实践双重探索中始终坚持和切实贯彻这一理论创新成果,进一步完善和丰富自身,新时代的中国道路就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

  编辑:施文杰